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朗读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草堂前新开一池,
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
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
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
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
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白居易在草堂前新开的一座池塘。他在池中养鱼种荷,每天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幽趣。这池水潺潺流淌,如同三峡江水般汹涌,面积广阔。虽然不及新塘上的池塘,微风吹拂下也会产生涟漪。小小的水萍漂浮其中,初生的蒲苇正在茁壮成长。红色的鲤鱼有两三寸长,白色的荷花有八九枝。池塘周围的道路已经踏出了一条小径,人们用篱笆保护着堤岸。这个池塘已经被山中的客人称为白家池。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池塘景象。诗人通过对池塘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淙淙的流水和微风吹拂下的涟漪,将读者带入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中。鲤鱼和荷花的形象增添了生动感,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诗词中多次使用了平仄押韵,如“陂”与“漪”、“离”与“篱”,使整首诗词音韵优美。同时,通过对池塘的描写,诗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用“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一句表达了对这座池塘的喜爱和自豪,也展示了自己与自然的融合。

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样一幅美好的景象,诗人传递了对平凡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惜之情,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祥和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绿窗风雨苔生满。一春梦比天还短。酒醒又梳头。

夕阳才上楼。

()

可知城市亦山林,不许尘埃半点侵。三尺游丝横路起,一潭秋水闭门深。

花能解语窥诗境,鱼自空行识道心。见说清溪旧池馆,只今乔木向千寻。

()

杨梅酿丹液,荔枝流玉浆。晶丸与紫颗,信美均甘芳。

翻思故乡味,难与分低昂。惟轮猩壳艳,一一豳朱房。

()

厌朝朝、轻衫细马,鞭丝帽影尘土。匆匆不料逢吴客,一笑浑忘羁旅。

深院宇。正满径吹香、半树桃含雨。红牙未度。见蛾约修眉,螺盘小髻,错认是番女。

()

周遭山翠列屏齐,草色平原望欲迷。云栈南来秦地尽,汉江东去楚天低。

轰雷绝壑巴船响,落日荒祠杜宇啼。遥指岚光何处宿,西风笮马顿衔嘶。

()

想见庐山面目殊,丹青临墨费踌躇。欲将峭石孤松畔,添个东坡笠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