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唐代。白居易。为忆娃宫与虎丘,玩君新作不能休。蜀笺写出篇篇好,吴调吟时句句愁。洛下林园终共住,江南风月会重游。由来事过多堪惜,何况苏州胜汝州。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
忆娃宫与虎丘,
玩君新作不能休。
蜀笺写出篇篇好,
吴调吟时句句愁。
洛下林园终共住,
江南风月会重游。
由来事过多堪惜,
何况苏州胜汝州。
诗意: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回答李六使君的五首诗,回忆起他在吴中的旧游之情。他首先回忆起了娃宫和虎丘,两个吴中的名胜景点。白居易称赞李六使君的新作,表示自己对于欣赏这些作品无法停止。
接下来,白居易提到了蜀笺和吴调,两种不同地方的文学风格。他说蜀笺(指蜀地的文人)写的文章章章都很好,而吴调(指吴地的音乐)让他吟唱时句句都充满愁绪。
然后,白居易表达了对洛下的林园(指洛阳)的向往,希望能和李六使君一起再次游览江南的风景和月色。他认为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太多令人惋惜的事情,更何况苏州的胜景比汝州更加美丽。
赏析:
这首诗词以回忆和向往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吴中旧游的怀念和对未来江南行的期待。诗中展示了白居易对吴中文化和艺术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洛阳和江南风景的向往之情。
在表达对李六使君作品的赞美时,白居易运用了蜀笺和吴调来形容两种不同地方的文艺风格,展示了他对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
最后,白居易以苏州的胜景来对比汝州,表达了他对苏州美丽景色的赞叹之情。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和对比,展示了白居易对美景和文化的热爱,并传递了对友谊和旧时光的留恋之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招友人凤山观雪。宋代。姚勉。霜风才办两朝晴,怪听敲窗又雨声。一夜忽生虚室白,六花已与短檐平。酒斟销帐真成俗,兴尽扁舟且未清。想得凤山高处好,试来着屐水精城。
又二首。宋代。刘克庄。难与拘儒论,无方即大方。洞然皆我闼,隅竟在何乡。惠说犹为寡,聃书不可量。莫知崖内外,乌睹道藩傍。血战蛮争角,狂行士望洋。区区胶小见,肝胆画封疆。
以诗句咏梅·谁寄寒斋雪夜春。宋代。方蒙仲。寒炉耿夜长,辣肩得文句。将以一枝春,逢人无寄处。
白云庄四首·晚望台。宋代。柴望。治圃我依浮石滩,筑台君占白云山。三秋一日登临外,百里同风咫尺间。峰黛阴晴常黯黯,溜琴朝夕自潺潺。休官谁道何曾见,林下如今两处閒。
感兴。宋代。董嗣杲。荒菊死石罅,小梅发岩阿。时换物色异,雨过霜晴多。寒乌抱枯柳,悲鸣愁网罗。哀哀如诉人,人岂无风波。风波久自定,静默可御魔。同心议否臧,有酒能消磨。不兴短生思,奈此岁月何。掩门忽思归,睡熟闻棹歌。
扈从晚宿夹沟。唐代。王英。初雨过符离,云霞望欲迷。垂鞭信马去,傍辇听莺啼。山绕行营外,溪回帐殿西。夜深闻鼓角,天近月华低。
鱼游春水。宋代。张元干。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老去情怀易醉。十二阑干慵遍倚。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纸衾。元代。谢宗可。霜捣溪藤一幅新,醉来高卧付诗人。松床夜煖云生席,蕙帐香融雪满身。翡翠多情嫌寂寞,鸳鸯无分乐清贫。枕边不作红尘梦,睡足梅花玉洞春。
送刘佥事还浙兼寄陈御史。明代。李昌祺。都门秋树叶纷纷,惆怅西风袂忍分。头戴铁冠辞魏阙,手持玉斧过吴门。孤村远磬敲残月,极浦归帆没断云。为报霜台骢马使,南宫倦客久离群。
至乌林村见采桑者因有赠。唐代。王枢。遥见提筐下,翩妍实端妙。将去复回身,欲语先为笑。闺中初别离,不许觅新知。空结茱萸带,敢报木兰枝。
题忠上人墨梅。宋代。张元干。寒梢的皪点昏鸦,雪后风前皎月华。结习未除羞老眼,更看淡墨幻空花。
桐庐道中。明代。梁有誉。日暮烟岚路欲迷,山樱落尽见鼯啼。林藏宿雨诸溪长,峡束长江万木低。野老移家依碧嶂,松门无路访丹梯。漂零却忆当年事,一曲劳歌越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