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江南

送僧归江南朗读

诗词:《送僧归江南》

洗足北林去,
远途今已分。
麻衣行岳色,
竹杖带湘云。
饥鼠缘危壁,
寒狸出坏坟。
前峰一声磬,
此夕不同闻。

中文译文:
洗净双足北林别,
远行如今已分别。
穿着麻衣走在岳山的颜色中,
手持竹杖伴随湘云。
饥鼠从危崖上爬行,
寒狸从破旧的坟墓中出现。
前方的山峰传来一声钟磬,
这个夜晚和往常不同听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周贺创作的,通过送别一位僧人归江南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寂寞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僧人离开的情景,他洗净双足,准备离开北方的林野。远行的路途使他们即将分别。接着,诗人描述了僧人穿着麻衣行走在岳山的颜色中,手持竹杖,伴随着湘云。这里通过岳山和湘云的描绘,营造出离散离愁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运用了寓意的手法。他提到饥鼠缘危壁,寒狸出坏坟。饥鼠和寒狸代表着困苦和孤独,它们从险峻的崖壁和破旧的坟墓中出现,暗示着离别后的困境和艰难。

最后,诗人提到前方山峰传来一声钟磬,暗示着僧人离去后,此时的夜晚和往常不同,寂寞与离别的感觉更加明显。这一句起到了诗词的转折点,使整首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

整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和寂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受。同时,通过山峰、麻衣、竹杖等意象的运用,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离别的忧伤和孤独的情绪,同时也能体味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离别主题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贺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周贺朗读
()

猜你喜欢

三春又轻过了,叹韶华似水。画阑外、几树飞花,可怜剩有残蕊。

便是果成时已过,飘零艳色随风坠。听娇莺声细。

()

杨柳长条复短条。梅花里接韭溪遥。满舵阑风吹伏雨。

穿去。烟鸥引过赤栏桥。

()

晓起篮舆逐队行,今朝差喜得春晴。翻畦早麦初成穗,绕径寒流自有声。

陇阪云移青嶂合,郊原风蹴绿波平。年来已识躬耕乐,何事劳劳又远征。

()

绿染竿竿润,青笼个个阴。节高寒愈劲,气洁暑难侵。

密雨惊龙起,清风引凤吟。幸邀君子号,为尔解虚心。

()

九日秋容老,山山晴色宜。紫萸香可佩,黄菊艳当时。

屐为登高著,尊因选胜移。愿言多载酒,拂石醉题诗。

()

敬从泛楼船,春江二月天。云开孤塔迥,风送远帆联。

津柳迎清跸,沙洲接御烟。中流回望处,翠岫列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