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寺上方

峡山寺上方朗读

诗词《峡山寺上方》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作品。诗意描绘了一个山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欣赏和乐趣。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在峡山寺的上方,院子里充满了泉水的声音,水殿的凉意扑面而来,疏帘微雨中弥漫着野松的清香。站在东峰下朝南溟仰望,能见到皓月悬挂在海面上,作者笑着踏着金色的波浪观赏着海洋的光辉。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山寺的景象。泉声和水殿的凉意使读者感受到了山寺的宁静和神秘。疏帘微雨和野松的香气营造了一种自然的美感,使人仿佛置身于山野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优美。而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作者站在东峰下,望着南溟上的皓月,作者踏着金波观赏海洋的光辉,体现了诗人欣赏自然风光的乐趣。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高山寺庙的景致,用具体的描写与抒情相结合,丰富了诗的表现力。通过描绘清新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展现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诗词的诗意深刻而富有意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鼓舞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朗读
()

猜你喜欢

鬓云香满。宝钗寒颤。那更禁、柔情深浅。妆台娇步,照水看新艳。

又被薄情瞧见。

()

凤颈无光,湘弦微润,依然酿就重阳。问篱边黄菊,已试新霜。

昨夜生憎明月,今宵又、听雨凄凉。寒生也,催人刀尺,倦理流黄。

()

三十矣。弹指韶光能几。梵课村妆从此始。心期成逝水。

那少真珠百琲。迟却红丝一系。得婿今生应似子。斯言犹在耳。

()

伟元居城阳,简之在丹徒。古人庐墓有至意,独我未得心烦纡。

东西南北亦人子,岂知天路还崎岖。奋矛跃马一到此,营地半亩先人隅。

()

昨接尺素书,言近在吴兴。洗耳苕水滨,叩舷歌采菱。

何图志不遂,策蹇还就徵。辛苦路三千,裹粮复赢幐。

()

爱补荷衣,慵含鸡舌,只合与鸥为侣。一砚随身,贪看江南云树。

拓小槛、蝶外飘花,辟斜径、燕边零雨。笑今番、移得春来,春光已到断魂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