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中寺。唐代。李中。寄宿深山寺,惟逢老病僧。风吹几世树,云暗暮秋灯。瞑目忘尘虑,谈空入上乘。明晨返名路,何计恋南能。
《宿山中寺》是唐代诗人李中创作的诗歌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在深山古寺中的一夜,与一位老病僧共度时光。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山中寺
寄宿深山寺,
惟逢老病僧。
风吹几世树,
云暗暮秋灯。
瞑目忘尘虑,
谈空入上乘。
明晨返名路,
何计恋南能。
译文:
住在深山的寺庙里,
偶然遇到一位年老而有病的僧人。
风吹动着几世纪的树木,
云遮掩了傍晚秋天的灯光。
闭上眼睛,忘记尘俗的烦恼,
与他谈论着虚幻的存在进入了崇高境地。
明天早晨,我将返回繁华的大道,
可我又如何不留恋这里宁静的南方呢?
诗意与赏析:
《宿山中寺》以写意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在深山寺庙中的一夜体验。整首诗以寄宿于偏远山林中的寺庙为背景,通过描写寺庙中隐士般的老病僧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展示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
第一联描述了深山古寺的情景,大自然中几世纪的树木被风吹拂着,云遮蔽了暮秋的灯火,展现了一种幽静而寂寥的氛围。
第二联表现了诗人与老病僧人的共度时光,瞑目后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僧人谈论虚无的境界,进入到一种超脱凡俗的体验中去,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
最后一联描述了第二天的到来,诗人将离开这里回到繁忙的明亮大路上,但仍然无法抑制对这片宁静南方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以简短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展现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山寺夜晚的景象,通过与古寺中的老僧交流,诗人体验到超脱纷扰的境界。该诗富有哲学意味,呈现了一种追求心灵净化的情感境界,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深山寺庙的宁静与超脱,使读者产生共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北园登高即事呈诸同僚。宋代。蔡襄。江云寒薄不成霜,九月登高菊未黄。飞镝有声弓已力,小槽分溜酒初尝。秋容行见丹枫老,窜意难胜紫陌长。曾是禁园风物好,故乡时节可能忘。
金莲出玉花 赠刘同监 拆刀字起。金朝。马钰。圭烂饮。后玄机宜再审。上田田。了真功得自然。中莲绽。是为仙无失陷。了心休。继海蟾的祖刘。
江间作·其一。宋代。潘大临。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罗浮南斗外,黔府古河边。
庸庵同年赋诗见怀时眼中兵起先发袭击感而次。。陈三立。抱膝庐旁万菊丛,劫灰不涴自摇空。怜予负尽看花约,分伫楼栏受晓风。
东坑幽谷。明代。吴与弼。崖倾谷转水溅溅,物外乾坤自杳然。待得岭头幽搆毕,时时来伴白云眠。
春日诗。南北朝。庾肩吾。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影出朱城外,香归青殿中。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颁文知渥重,搦札愧才空。
颍水浊。明代。王世贞。颍水浊,灌氏族。灌氏族,魏其僇。结交莫结侠,结侠身似叶。使气莫使酒,酒中三尺铁。捐身为名名不美,当时悔作有心鬼,不教田鼢磔东市。
竹城感怀 其二。清代。方祖荫。捧檄东来宰海滨,一官惟恐负君亲。口碑满地吾翻愧,不信公评竟有人。
强评事挽词 其一。南北朝。邹浩。池亭春未改,宰木已鸣风。夙负三吴望,今邻万鬼中。潜光虽不耀,遗泽定难穷。它日高门泪,犹知驷马通。
次韵杨宰捕蝗宿竞岩四首。宋代。陈造。归来闻道颇休闲,蝗事今随暑气残。我欲一樽供软脚,还能冲雨过苏端。
画山。宋代。戴复古。几簇云烟几段山,画成烟雨渺茫间。扁舟三两溪桥上,一路更无人往还。
王提醝画古松歌。明代。祝允明。人言松有节,不见节如松。问渠老叶终年翠,何似妖花三日红。人言松节劲,不知松气融。元和畅生意,华茂春葱葱。和流则不强,苦节亦道穷。王夫子,和气满胸中,守道百鍊之青铜。画史颇善喻,为君写古松,予亦为君歌古松。古松歌,君柰何。
游琅琊开化寺二首 其二。明代。陈琏。峨峨琅琊山,拔地几千丈。坤灵毓神秀,景态日万状。金碧灿晴峦,芙蓉开叠嶂。于时喜跻攀,倏至飞舄上。天姥如可晞,匡庐遥相望。长歌招安期,临风复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