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夜怪诗(安智高病中自述二首)

东阳夜怪诗(安智高病中自述二首)朗读

《东阳夜怪诗(安智高病中自述二首)》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佚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东阳夜怪诗(安智高病中自述二首)》中文译文:
拥褐藏名无定踪,
流沙千里度衰容。
传得南宗心地后,
此身应便老双峰。
为有阎浮珍重因,
远离西国赴咸秦。
自从无力休行道,
且作头陀不系身。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安智高在东阳夜晚的自述。诗人感慨自己的名声已经渐渐消失,如同褐色的衣裳被遗忘在角落里,不再引人注意。他的容颜已经衰老,如同千里流沙般无法挽回。然而,他的心意却传承给了南宗(佛教的一支派别),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推崇和信仰。在诗人老去的时候,他将自己与东阳的双峰相提并论,暗喻自己也逐渐远离尘世纷扰,趋向超脱和宁静。诗人离开西国(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前往咸秦(指西安附近的地方),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修行和内心的安宁。由于自身体力的不支,诗人决定暂时放下行路的辛劳,选择过一种像头陀(出家修行的僧人)一样的生活方式,舍弃尘世的牵绊。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追求和转变。通过描述自身的境遇和选择,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他将人生视为虚幻的流沙,意味着世间的荣华富贵都是短暂的,而追求精神上的超越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诗人选择离开尘世,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解脱。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崇敬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反省和内心探索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唐代士人内心的追求和对尘世的反思。它以自省和超脱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名利功成名就的淡漠态度,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越尘世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谁云春艳秋摇落。春风到处伤漂泊。吾意爱秋花。经霜韵转加。

标题天上桂。管领东篱媚。簇簇拥花王。齐齐浅淡妆。

()

道韫谈锋不落诠,耳根何福受清圆?自知语乏烟霞气,枉负才名三十年。

()

苦热江屯卧北窗,睡魔凭遣茗柯降。乘风漫想千秋戏,吐虹愁看二等釭。

勤颂和歌温旧梦,可令薪木寓危邦。啼声莫愁毛头鸟,尽有刑天对帝江。

()

日斜风定数峰青,白鹭冲波掠翠萍。独倚垂杨竿不动,蓑衣飞上几蜻蜓。

()

已觉烟消暮雨残,洛阳三月倩谁看。红香暖日流云散,青冢黄昏泣露寒。

竞逐钿钗春未减,暗窥妆镜泪初乾。匆匆何似休归去,回首连天红雨漫。

()

夜雨洗山岩,朝来翠独湿。趺坐学观空,清风满香积。

正因字本无,而我好翰墨。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