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朗读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恩情像明亮的月光,家家户户都感受到。
无处不被清辉照耀。
一帆秋色与浩渺的云彩共同漂泊。
目光无法洞察人的远近,只是停留在上江桥。
愿你的书信像一对游动的鲤鱼,到我这里来。
古老的汴河东流的水,
宋王台旁边是楚国宫殿的西侧。
这正是愉快的节日心情回家的路上,靠近沙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虞美人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景和温馨的家庭场景。诗中作者以明月的光辉来比喻恩情的洒落,表达了恩爱之情普及万家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表达了恩情的广泛普及,无处不被人们感受到,犹如明亮的月光普照大地。这里的恩情可以理解为家庭之爱、友情或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接下来的两句“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舟行在遥远的云彩中的情景。诗中的“眼力不知人远”表达了作者目光无法穿透云雾,无法看清舟上的人物,只能停留在上江桥。

最后两句“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作者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作者希望朋友的书信能像游动的鲤鱼一样到达自己的身边。描写古老的汴河和宋王台、楚宫的场景,展示了历史的痕迹和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则表达了欢乐的节日心情和回家的路上的愉悦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恩情普及万家、对友谊和思念的表达。同时,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述,也融入了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朗读
()

猜你喜欢

沉沉院宇闲清昼,惜春去、怕春消瘦。为花写出好精神,展纨素、粉融脂溜。

微风不许丝儿透,看颜色、年年依旧。碧桃深处海棠开,低枝上、翠禽同宿。

()

黛浅鬟松,欲消无价。者般滋味因谁惹。香销风静月明时,更添一倍新愁也。

拍遍栏干,立来花下。怕春归去催花谢。待安排处费安排,旁人错解成闲话。

()

记得雏鬟窗外报,小亭开遍樱桃。绣幡无力未曾描。

偎屏娇意懒,湘帙且须抛。

()

东华录,东华录。曾作散花来。凉月无尘鸾鹤梦,残香有恨凤凰台。

劫后辨馀灰。

()

一身云影堕人间。休认彩鸾看。花叶寄应难。又何况、春痕袖斑。

似他身世,似他心性,无恨到眉弯。月子下屏山。算窥见、瑶池梦还。

()

荑苗滑腻,并刀冷、吴罗砑了才剪。綵绷约住,神针绣出,玉函装扁。

花枝并绾。引蝴蝶双飞宛转。可怜宵、流苏影底,恣意染香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