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

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朗读

《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晶宫绕千家,
卞山倒影双溪里。
白苹洲渚,
诗成春晚,
当年此地。

水晶宫绕千家,指的是水晶宫环绕着千家万户,形容松江地区繁华热闹。卞山倒影双溪里,描述了卞山的倒影映入双溪之中,形象而美丽。白苹洲渚,是指白苹洲上的沙滩。诗成春晚,意味着诗歌完成的季节是春天的晚上。当年此地,指的是作者在此地的往事。

行遍瑶台,弄英携手,
月婵娟际。
算多情小杜,
风流未睹,
空肠断、枝间子。

行遍瑶台,指作者游历过瑶台,弄英携手,表示与他人一同游览。月婵娟际,形容夜晚的月亮明亮而美丽。算多情小杜,指作者自谦自己多情如杜牧。风流未睹,表示他的风流才情不为人所知。空肠断、枝间子,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一似君恩赐与,
贺家湖、千峰凝翠。
黄粱未熟,
红旌已远,
南柯旧事。

一似君恩赐与,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暗示着他曾经受到过君王的恩宠。贺家湖、千峰凝翠,描述了贺家湖周围的山峰郁郁葱葱,形成了美丽的景色。黄粱未熟,红旌已远,南柯旧事,指的是黄粱梦和南柯梦,暗示着作者过去美好的梦幻经历已经过去,现实已经远离。

常恐重来,夜阑相对,
也疑非是。
向松陵回首,
平芜尽处,
在青山外。

常恐重来,夜阑相对,也疑非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担忧,认为它们也许不会再重现。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描述了作者回望松江地区的风景,意味着他即将离开这个地方。在青山外,表示他将离开这个青山绿水的地方。

整首诗以描绘松江地区的繁华景象和美丽自然风光为主线,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示了晁补之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

猜你喜欢

满城风雨动幽思,正是重阳放菊时。遥羡吾师行道处,一株红叶好题诗。

()

花朝过也,问天公那得,许多风雨。自是春晴无三日,可惜流光难驻。

蜡屐冲泥,褰帷溅瀑,厌听黄鹂语。重来谢客,积愁堆满孤屿。

()

转蓬枯质自来轻,绕树孤栖尚未成。守兔江湄迟夜月,饮牛涧底触秋声。

孤单苦忆难兄弟,薄劣烦呼似舅甥。今日燕台何邂逅,数年心事一班荆。

()

佛狸城外雨丝丝,正值寒潮欲上时。愁杀篷窗倦游客,欹帆重写渡江试。

()

天狗堕地声咆哮,鹊巢尽被鸠为巢。主人结队下乡去,骨肉离散妻孥抛。

岂无檐宇可栖托,破屋数间苦需索。典卖衣物房有租,合家有口无处糊。

()

上人高卧处,不与众山齐。庭树啼归鸟,岩花献野麛。

泉从檐际落,月到榻前低。妙悟禅那意,青云自有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