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西窗见剪榴花)

卜算子(西窗见剪榴花)朗读

《卜算子(西窗见剪榴花)》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飘落的柳絮填满了空旷,春天已经离去,花朵如扫一般凋零。窗外是一片红红的石榴树枝,特意为喜欢幽静的人精心栽培。密密的树叶透过稀疏的篱笆,纤弱的芳草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在剪下鲜花的时候,恰好靠在窗栏上,楼上的人垂着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柳絮飘落一空,花朵凋零,春天的繁华已经结束。然而,在这凋零的春天里,窗外的石榴树枝依然鲜红欲滴,犹如一片片海洋。这种景象特别吸引那些喜欢宁静的人。诗人通过描绘细腻的树叶和淡淡的芳草香气,表达了对大自然细微之美的感慨和赞美。最后,诗人以一种凝重的姿态,描述了一个人在剪下花朵时倚在窗栏上,楼上的人默默地垂着手,仿佛在思考着某种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春天的凋零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在花开花落之际,诗人选择了窗前的石榴花作为描写对象,以鲜红的色彩和特殊的景观突出其吸引力。石榴花是一种富有生命力和耐旱的植物,即使在春天的凋零时刻依然妖艳夺目,这与周围花朵的凋谢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的赞美。

诗中还运用了具体的描写手法,将窗外的石榴花与树叶、篱笆、芳草等元素相结合,使整个景象更加鲜活生动。同时,通过描写剪花时倚在窗栏上的人的情景,给人以深思的空间。这种姿态和动作的描写,使诗词中蕴含着一种情感,令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沉思和思考。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凋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细微之美的敏感和对坚韧品质的赞美。同时,通过窗外的石榴花和剪花时的情景,诗人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思和联想的空间。这首诗词在描写细节和情感的表达上都较为出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诗词:《卜算子(西窗见剪榴花)》
朝代:宋代
作者:周紫芝

絮尽柳成空,
春去花如扫。
窗外枝枝海石榴,
特为幽人好。
密叶过疏篱,
薄艳明芳草。
剪得花时却倚阑,
楼上人垂手。

中文译文:
飞絮落尽,柳树成了空枝,
春天已逝,花朵如扫一般凋谢。
窗外的石榴树枝丛丛又似海洋,
特意为喜欢幽静的人所爱。
密密的树叶逾越稀疏的篱笆,
淡淡的芳草散发着薄艳明亮。
剪下花朵的时候,偏偏倚在窗栏旁,
楼上的人默默地垂下了手。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衰败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幽静之美的思考。柳絮飘落一空,春花凋谢,诗人感叹春天的离去和万物的更替。然而,窗外的石榴树枝依然鲜红,犹如一片片海洋,特别吸引那些喜欢宁静之人。诗人通过描述石榴树枝与篱笆、树叶、芳草等细节,展现了大自然中微妙的美丽。最后,诗人描写了一个人在剪下花朵时倚在窗栏上,楼上的人默默地垂下手,给人以深思和想象的空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衰败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易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柳絮的飘落和花朵的凋谢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然而,石榴树枝的鲜红色彩和特殊景观却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美丽。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石榴树枝、树叶、篱笆和芳草,展示了大自然中微妙的变化和美感。剪花时倚在窗栏上的人和楼上的默默垂手的人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反差,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总之,这首诗以衰败的春天为背景,通过对石榴花和剪花时的情景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幽静之美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对比,展示了对大自然微妙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这首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思考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朗读
()

猜你喜欢

楼台宜雨复宜烟,一片湖光抱镜圆。错怪鸳鸯飞不定,兰桡催动采菱船。

()

春风春雨春郊绿,恰宜探春时候。况听说城东,正寒梅香瘦。

明朝须载酒。又谁道、吟鞯未就。短杖穿林,单衫藉草,妒君消受。

()

三尺宣州白狭盆。吴人偏不把、种兰荪。钗松拳石叠成村。

茶烟里,浑似冷云昏。

()

永夜漏方中,琼瑶洒半空。气侵书幌冷,光闪烛花红。

兴洽张琴好,心清得句工。诘朝恭省候,披拂玉阶风。

()

时序自推迁,忽然惊岁暮。举目见寒鸦,悲鸣如欲诉。

太阳惨不舒,同云四野布。朔风时北来,哀号满庭户。

()

屈宋衙官语失真,长门草绿韵偏新。但为李峤真才子,何似襄阳有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