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为饱子山侍妾燕燕作)

鹧鸪天(为饱子山侍妾燕燕作)朗读

《鹧鸪天(为饱子山侍妾燕燕作)》是宋代仲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太阳偏西,小船停泊在横塘上。
一枝花儿尚未凋谢。
几年来燕子没有消息,
今天它飞到了王谢家。
歌唱水调的曲子,琵琶的音韵。
声声都是宫廷年华。
头上的发簪,像杏子一样明亮,
剪烛的时候,别问他写了什么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燕子的思念与期待。诗中描述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刻,小船停泊在横塘上,仍有一枝未凋谢的花儿,寓意着希望与生机。作者提到几年来燕子没有消息,但今天燕子却飞到了王谢家,暗示着燕子的归来带来了喜讯。歌唱水调的曲子、琵琶的音韵,让人感受到宫廷年华的繁华和欢乐。最后,作者提到头上的发簪像杏子一样明亮,翦烛的时候不要问他写了什么诗,意味着他此刻只想与燕子共度美好时光,不想被打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燕子的归来,表达了作者对于燕子的思念和期待。通过描绘太阳偏西和小船停泊的场景,传递了诗词中的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主题。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燕子的归来与几年来的等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欣喜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音乐元素,以歌唱水调的曲子和琵琶的音韵来形容宫廷年华,展现了繁华和欢乐的场景。最后两句则以头上的发簪像杏子一样明亮为象征,表达了作者此刻只想与燕子共度美好时光,不愿被打扰写诗,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私密和专注。整首诗词结构简练,意境清新,表达了作者对于燕子归来的喜悦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趣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朗读
()

猜你喜欢

有命从他薄,无才倚佛怜,听小娃亲切,私语曲屏边。

乍闲情,教掠鬓,更密意,试凭肩。好减却、绣工夫,同理十三弦。

()

吁嗟乎,三代以后天倾西北不复补,但见悲风淅淅吹终古。

日月星辰若缀旒,赤黄青白交旁午。北极偏高南极低,四时错迕乖寒暑。

()

宣圣精神费手裁,千秋粉本漫成灰。谁知盲左关心切,亲见当年国史来。

()

筼筜夹路。如向潇湘深处住。小筑三楹。翠绕庭前画不成。

彩毫春暖。顷刻围屏花叶满。茶熟重看。窈窕灵妃秀许餐。

()

小宅东偏,绿阴曾听鸠边雨。几番霜信,宛剪就、猩绡残缕。

恰伴僧墙黄雪,落帽风前舞。一点点、逐乱流去。

()

移植甘蕉为绿阴,经年长大已成林。天寒霜落休轻剪,恐有秋来未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