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黄舜举吴门二咏)

水调歌头(和黄舜举吴门二咏)朗读

《水调歌头(和黄舜举吴门二咏)》是宋代赵善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危台枕城堞,今昔几人游。
坐在高台上,枕着城墙,如今有几人来游玩。
绕城碧水一带,茂苑与长渊。
城墙周围环绕着碧绿的水,茂盛的花园和深邃的渊泉。
寂寂弹琴风外,苒苒采香径畔,横截古溪头。
寂静地弹奏着琴,风吹拂着琴音传出,花径旁采摘芬芳,横截古老的溪流源头。
极目暮云合,宋玉正悲秋。
远眺,夕阳下的云层渐渐合拢,宋玉正在悲伤秋天的离别。
岘山碑,帝子阁,庾公楼。
岘山上的碑石,帝王的子孙宫阁,庾公的楼阁。
当时风物,如今烟水只供愁。
过去的景色,如今只剩下迷雾和悲伤。
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
处处都是山明水秀的美景,每年春花秋月的变幻,为什么只赞美南方的州郡。
故国未归去,萍梗叹漂流。
故国还未回,萍浮梗慨叹流浪。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边塞城市的景色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传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旧时光的回忆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城墙上的高台、碧绿的水域、茂盛的花园和深渊,以及弹琴的声音、花径旁的香气等细节,展示了当时的风物美景和繁华景象,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美景逐渐消逝,只剩下了愁绪和离别的伤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漂泊流离的哀叹。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绘为主线,通过对环境和时光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和往昔的怀念之情。诗意深沉而悲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递出对故国和过去时光的情感回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故国离别的感伤以及对美景的怀念,具有浓郁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善括

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

赵善括朗读
()

猜你喜欢

风清月清。鸾呜凤呜。谁家绣阁娉婷。借冰丝写情。

云声水声。鱼听鹤听。恼人好梦偏惊。是山灵化成。

()

此恨君知否。问何年、香消南国,美人黄土。结绮新妆看未竟,莫报诸军飞渡。

待领略、倾城一顾。若使金瓯常怕缺,纵繁华、千载成虚负。

()

不是图中是梦中。非花非雾隔帘栊。窄衫低髻正相同。

清脆铃声檐鸽夜,悠扬灯影纸鸢风。此时携手月溟濛。

()

凉月姗姗。伴兰心玉性,试语还难。秋花分小影,秀句写冰纨。

眉意浅,佩声残。有珍重千般。略逗伊,隐花裙上,竹叶斑斑。

()

承欢便殿接天香,披拂熏风爱日长。时雨连朝滋稻垄,晴霞一片映湖光。

凛遵圣训闻诗礼,勉竭愚忱效颂扬。浩荡恩波沦亿兆,衢歌喜听祝无疆。

()

怪石嶙峋古洞幽,一泓云里响龙湫。山中神物甘长蛰,何日为霖遍九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