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疏影朗读

《疏影》是一首宋代吴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千门委玉,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
冒栋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
问白鸥,此际谁来,短艇钓鱼翁独。
偏爱山茶雪里,放红艳数朵,衣素裳绿。
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
敲冰煮茗风流衬,念不到、有人洄曲。
但老农、欢笑相呼,麦被喜添全幅。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富贵人家的景象。诗中的"千门委玉"表达了这个家族的富有,而"才隔今宿"则暗示着才能与富贵之间的隔阂。诗人描述了房屋的建筑风格,冒栋摧檐的形象描绘了富丽堂皇的建筑,而"呼童且伴庭竹"则显示了主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主人的行踪消失,不知所踪,就像溪流在南北方向上流淌一样,没有人能认得出。诗人提问白鸥,希望得知此时有谁来访,只见到一个独自坐在短艇上钓鱼的老人。

诗中表达了对山茶花的偏爱,山茶花在雪中绽放,显得格外红艳,与诗人素白的衣裳形成鲜明的对比。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描绘了华美的家居环境和奢侈的饮食器具。笙歌华屋则展示了家中的繁华景象。

最后几句中,诗人以敲冰煮茗的方式来概括这个显贵家庭的风流气息,而念不到有人洄曲则显示了意外之事。然而,老农欢笑相呼,麦田上的欢乐让整幅画面更加完整。

整首诗词以描绘一个豪门富贵家庭为主题,通过描述建筑、自然景观和家居环境,展示了富贵人家的繁华和风光。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示了富贵与普通人生活的差异,以及富贵家庭中的欢乐和意外。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阶层差异和生活场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朗读
()

猜你喜欢

斧柯未烂敲棋罢,梧竹凉阴似水泻。问奇我自勤载酒,逭暑君毋轻命驾。

吏散空庭领鹤行,昼长高枕随蝶化。佳箑传来诗句新,小字精能光彩射。

()

团扇风流,桃叶桃根,殷勤渡江。问珠娘娇小,可禁怜惜,璧人依旧,肯恣清狂。

豆蔻仍含,槟榔暗吐,不负华年锦瑟旁。须还忆,旧吹箫伴侣,缥缈相望。

()

长夜不成寐,船窗小月明。岸花醒酒气,人语落江声。

作客经年惯,闲愁镇日生。又逢佳节近,惆怅故园情。

()

交臂神峰未一登,梦吞丹篆亦何曾。丈夫三十愧前辈,识字游山两不能。

()

谁肯甘心薄倖名,南舣北驾怨三生。劳人只有空王谅,那向如花辨得明?

()

吴鬟越鬓,结千丝网得。恰在横街月明夕。算白歈椒响,从此停歌,香奁句、一一苔笺重襞。

镂金红象管,只画烟蛾,可有閒情点云石。花底散朝回,携坐灯前,擎纤手,鸡缸一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