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自和)

沁园春(自和)朗读

诗词:《沁园春(自和)》

中文译文:
一种孤_,四出清芬,
半秋始花。
只些儿肌骨,才逾一芥,
许多韵度,迥压群葩。
得雨相催,随风所到,
较七里山樊尤远些湖南名桂九里香。
纷纷辈,笑渠侬桃李,
徒竞春华。
试容老子婆娑。
恍身在广寒仙子家。
任殷勤唤酒,恣从君赏,
徘徊待月,剩向人夸。
我有家林,旧栽岩壑,
得归去相延方是佳。
姑先约,拚共横船玉,
教堕巾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沁园春(自和)》。诗人通过描写园中的一种花,表达了对孤芳自赏的情感。

诗中的花,只有一点儿肌骨,却有浓郁的芬芳,只有一点点的花蕾,却比其他花更有韵味。这种花在得到雨水的滋润后,随风而来,比七里山上的花还要远,比湖南著名的桂花九里香更胜一筹。其他的花儿纷纷争相开放,笑称自己如桃李,却只是虚浮的春华。而这种花却像仙子一样婀娜多姿,仿佛置身于广寒仙子的家中。

诗人任由那些热情的人邀请他喝酒,尽情地赞美他,他却在其中徘徊,等待着月亮的到来,剩下来的时间用来向人夸耀自己的花园。他有一片家园,里面栽满了山和河谷,回归家园是最好的。他邀请那位姑娘先约定好,一同坐船前往他的家园,一同享受幸福的时光。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自我欣赏的情感,揭示了诗人对于独特个性和返璞归真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个体独立性和真实本质的赞美,以及对现实世界虚浮繁华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艺术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玉剪燕归秋社,木犀香浸云屏。连阴初霁月华清。

恼煞碧天风劲。

()

露冷霜高起暮砧,六张五角费沈吟。春蚕自缚全身茧,秋雁终存万里心。

可奈红墙凉汉迥,谁怜翠袖晓寒侵。年来亦有消愁处,镫在檠时酒乍斟。

()

画堂春晓。缥绿屏山绕。窗外娃鬟声报早。一夜丁香开了。

压云宝枕凝愁。伤春人怯登楼。零乱东风飞絮,任他扑上帘钩。

()

握手临歧泪欲流,问君何事便登舟。吴淞江冷风初落,西子湖空月上楼。

衣袂飘零游子泪,溪山萧瑟故乡愁。可怜令夜悬帆去,落日青山两处游。

()

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

()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