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谒金门朗读

《谒金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已经到来,停留一会儿。不要可惜那些无人欣赏的残红花朵。柳树依然是浓绿的,还没有结满絮状的花序。牡丹花还在等待雨水的滋润。金鸭沉在烟雾中,只剩下一丝缕。我站在纱窗前寻找着诗句,仿佛置身于家乡的山间,在三月的黄昏时分。透过帘子听见燕子的低语声。

诗意:
《谒金门》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他描述了春天中的各种元素,如残红花朵、绿柳、牡丹和燕子的鸣叫声。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诗意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谒金门》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中的春天元素包括残红花朵、柳树、牡丹和燕子,这些形象绘制出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春天画卷。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词中还蕴含了一种对诗意的追求。诗人在纱窗前寻找诗句,试图将眼前的美景与诗词相结合,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仿佛置身于家乡的山间,在黄昏时分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这种思乡之情和对诗意的追求,给诗词增添了一层深情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诗意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乡之情。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给人带来一种恬静、清新的感受,让人对春天和诗意产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镂月裁云手。好文章、天衣无缝,神针刺绣。写景言情无不切,一串骊珠穿就。

应不数、豪苏腻柳。脱尽人间烟火气,问前身、金粟如来否。

()

林下清神,阁中秀质,蛾眉领袖天然。云鬓宫样,不减似当年。

正是花中姚魏,蒹葭倚、玉种蓝田。真堪羡、三株琼树,文采总偏偏。

()

早归来,三径里。衣白风流,欲傲君王紫。标格不容轻位置。

根叶生香,君与莲花耳。

()

何不中流架石梁,教人来往涉康庄。丈夫欲补乾坤缺,薄暮朝朝自忖量。

()

芦台城畔舣楼船,乾雨争飞二月天。碎玉有声寒漏外,散花无数夜灯前。

殊非梁苑开樽日,只当山阴返棹年。怪底搜肠无杰思,蹇驴不是灞桥边。

()

飒飒西风旅雁过,佳期岁月两蹉跎。赤箫声里三更月,绿酒尊前一曲歌。

别后几曾通好梦,见时未许托微波。沈郎纵不吟诗瘦,可奈无端《六忆》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