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朗读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
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
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碧山建人,仕建安,词中云鬟红袖皆建近景莲薏徐何皆建故有名妓戏存其姓名知者可一笑也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将孙。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
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

正是花开的时候,突然有事,匆忙地来去。
虽然说一去无情,但还是别有愁妩之意。
四海的美女们把头发盘成高髻,长久思念红袖分离的路。
奇怪近来,不怨客寒的毡席,美人误了婵娟的约定。黄花的约定,终究难以兑现。
曾经不愿意,住在清园里。
只白天思念,夜晚做梦,浅斟低诉。
莲子一瓣瓣地开放,谁在薏米旁边?徐娘一笑,来到何时的黄昏。
又争取得知道,寂寞的白发吟唱,冷机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的情感细节。诗人以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了对红袖分离的思念之情。

诗词开篇描述了正值花开时节,作者忽然有急事而匆忙来去的情景。接着,他表达了自己一去无情的态度,但却又流露出别有忧愁的情感。四海的美女们将头发盘成高髻,长久思念着红袖离别的路途。作者感叹近来的变故,不怨恨客寒的毡席,却是美人误了婵娟的约定,黄花的约定最终难以实现。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不愿意住在清园里的想法。他白天思念,夜晚做梦,浅斟低诉。在诗的最后几句中,莲子一瓣瓣地开放,诗人好奇地问谁在薏米旁边,徐娘一笑,来到何时的黄昏。诗人又争取得知道,寂寞的白发吟唱,冷机素。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红袖分离的思念之情。作者以花开的时节为背景,通过对美人云鬟、红袖分离等细节的描写,展示了爱情的苦闷和对失去的留恋之情。同时,诗中还渗透了对寂寞岁月和白发苍苍的悲凉感受。整首诗词以婉约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需要说明的是,诗中提及的"云鬟"、"红袖"、"徐娘"等名词,都是建安时期的知名妓女,而"碧山"则是刘将孙的官职和谥号,诗中的这些人物和事物都是以建安戏剧为背景,借用了那个时代的元素来构建诗词情境。对于熟悉建安时期戏剧和文学的人来说,这些名词会增添一些笑料和趣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它展示了诗人刘将孙对红袖分离的痛苦情感,同时借用建安戏剧的元素,为诗词增添了一些趣味和幽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将孙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刘将孙朗读
()

猜你喜欢

突屼孤城古渡头,苍茫独立浪花浮。南通沙岸冈山域,北锁潮门鹿耳湫。

一片閒云奔石磴,三更冷月照岑楼。百年敷化波涛息,陈迹空馀供溯游。

()

映月非秋影,晚香直至今。人情仍旧向,篱落故相亲。

入目似余傲,此君无是心。摧残霜又雪,根底得春深。

()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

永嘉一蒙尘,中原遂翻覆。名胡石勒诛,触眇苻生戮。

哀哉周汉人,离此干戈毒。去去王子年,独向深岩宿。

()

鳞杳通波,雁沉苍影,愁对碧罗天暮。早又凄凉,兔华圆了,最忆南湖俦侣。

算游倦,西泠水,门掩橘春雨。

()

睡起闲庭日易斜,偶来林下静无哗。苍苔小径飞残蝶,荒圃余蔬间野花。

云意在天秋影澹,山光接树绿阴赊。待将禾黍登场后,好把诗情付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