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点绛唇朗读

《点绛唇》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追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
断城孤树。城外人来去。
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
空怀古。巴山何处。
自翦镫听雨。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观察到视野辽阔,远处的山峦连绵不绝,水天相接的地方。在断垣残城旁孤独的树木下,城外的人们来来往往。诗人欲向天上的青鸾鸟询问,但它随着烟雾消失得无影无踪。诗人怀念从前的时光,对巴山的位置感到困惑。他自己静静地坐在马镫上,倾听着雨水的声音。

赏析:
《点绛唇》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暗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的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而断城孤树和城外人来去的描写,则映衬出现实的冷漠和繁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的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追问。青鸾象征着诗人向往的美好事物,但它消失在烟雾中,无法得到答案。这种渴望与失落的对比,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困惑。他怀念着过去的时光,但对巴山的位置却感到困惑,暗示着他对现实的迷失和不解。最后的自翦镫听雨,传达出诗人与世隔绝的心境,他独自一人坐在马镫上,倾听着雨水的声音,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情感的宣泄。

《点绛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追问,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困惑。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通过景物的对比和隐喻,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朗读
()

猜你喜欢

十年才一觉,东华梦、依旧五云高。忆雉尾春移,催吟芍药,魑头晚直,待赐樱桃。

天颜近,帐前兮玉弝,鞍侧委珠袍。罢猎归来,远山当镜,承恩捧出,叠雪挥毫。

()

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巳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

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

三万六千顷,豁然空两眸。天穿将浪补,山动为云浮。

士女尽行蚁,艋艟亦野鸥。范公灵爽在,吾欲放扁舟。

()

驻跸依林麓,风多野水鸣。旌旗飘暮霭,铙吹咽边声。

鸡塞霜逾白,龙沙风更清。却看行殿外,诸部尽欢迎。

()

不问滦津两度秋,滔滔依旧绕山陬。沙明两岸沿疏柳,桥隐双虹卧碧流。

轮向怒涛声上转,云如奔骑足间浮。阴晴万壑归延揽,遥指前途说旧游。

()

玉殿班齐捧御筵,千官歌祝算绵延。筹添甲子逢初度,椿纪干支庆永年。

远贡越裳重九译,来朝绛节会群仙。更张内宴帘高卷,叠奏云韶响彻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