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春台(初夏宴芙蓉堂)。宋代。黄裳。夏景舒长,麦天清润,高低万木成阴。晓意寒轻,一声未放蝉吟。但闻莺友同音。燕华堂、绿水中心。芙蓉都没,红妆信息,终待重寻。清冷相照,邂逅俱欢,翠娥拥我,芳酝强斟。笙歌引步,登临更向瑶岑。卧影沈沈。自风来、与客披襟。纵更深。归来洞府,红烛如林。
《宴春台(初夏宴芙蓉堂)》是宋代黄裳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初夏时节,宴会在芙蓉堂上举行。
夏日景色舒展,麦浪在天空下清润,高低的树木投下浓浓的阴影。
清晨的意境凉爽而轻盈,远处传来蝉鸣声,但只有一声未经放松的蝉鸣。
只听到黄莺和友鸟齐声鸣唱。
宴会在燕华堂举行,水面泛起绿色的涟漪。
芙蓉花已经凋谢,昔日的红妆和消息都已消失,但我仍然期待着再次找寻到它们。
清冷的月色相互映照,邂逅的人们都欢乐,美丽的女子拥着我,芳酒不停地斟满杯。
笙歌引领着舞步,攀登高处,直至接近瑶池。
阴影愈发浓重,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与客人一起披上衣衫。
夜深了,我回到洞府,像林海一样燃起了红色的蜡烛。
诗意:
这首诗词以初夏时节的春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欢乐的追求。诗中通过描写花香、鸟鸣、清风等元素,展现了初夏时节的宴会热闹而愉悦的氛围。同时,诗人还以流畅的语言和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和人物,传递了宴会的欢乐和温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初夏宴会的场景和氛围,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夏日的清凉和欢乐。诗中用对比的手法,将清晨的凉意与晴朗的夏日景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另外,诗人还以温馨的情感描绘了宴会中的人物和活动,使整首诗词充满了情感的交融和欢乐的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对欢乐和温馨的追求。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黄裳。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送胡仲雅南归三首 其二。唐代。王翰。郊园秋气薄,征骖方载路。送客上中条,执手话离素。摇摇千里心,竟以亲爱故。高亭多秋风,假道繁晓露。念子远行迈,空山日将暮。搔首望江南,高林起烟雾。
花朝喜晴。明代。欧必元。经旬风雨闭门,策杖今朝窥园。日暖蜂王乍出,泥融燕子群喧。海棠新脱雨态,木笔故当春繁。况有农人望岁,牛羊初见下村。
送道澜上人还天界。元代。胡奎。道澜上人好文采,舌如波澜性如海。犀牛扇子破多时,留得千年公案在。别峰禅老日边来,金襕照日天花开。皎如一片秋水镜,置在七宝青莲台。室中弟子多闻道,见性无如道澜早。结社曾邀陶令过,论诗每爱支郎好。飘然飞锡向何方,第一禅林古道场。且对黄花谈般若,更留数日过重阳。
春溪二首。元代。艾性夫。嬾溪晴稳麦风斜,桥影欹倾水见沙。十里荒陂自春色,一双鸂鶒啑杨花。
卯醉口号。宋代。贺铸。丙寅元佑初年冬,贺老困寓京尘中。无心炙手权门热,曝背晴阳坐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