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相极东庵读同年北使时诗卷

下相极东庵读同年北使时诗卷朗读

《下相极东庵读同年北使时诗卷》是清代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伟业在东庵读同年北使时的场景。

诗中写道,兰若(指红树林)停下骖(指古代的一种车马)洒墨(指墨痕漫洒的样子)成,显现出朴素而美丽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河流和周围的景物,看到了河上的雁群飞过,但它们没有归来的意向,这体现了恢弘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的末尾,诗人说到一位年老的山僧。这位山僧白发苍苍,他跟诗人谈论子卿(指王子卿,是个古代文人)的事情。这句话应该是寓意深远的,也许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给人一种深刻而留白的感受。

中文译文:

停下骖车洒墨成兰若,
持节过河此事分明。
看雁飞过上林间,
却无归来的痕迹可寻。
山僧年老头发白,
与我谈论子卿的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感悟。兰若停下车子洒下如墨的颜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简朴。同时,诗中河上飞过的雁群却没有归来的场景,表达了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意象。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通过描写一位年老的山僧,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思考。白发苍苍的山僧与诗人共谈子卿(王子卿)的事情,传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时光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给人一种淡然宁静的感觉,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和领悟。这首诗在简洁明了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蕴,让人反思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飞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吴伟业朗读
()

猜你喜欢

雪意沈沈,北风冷触庭前竹。白头阿监抱琴来,未语眉先蹙。

弹遍瑶池旧曲,韵泠泠、水流云瀑。人间天上,四十年来,伤心惨目。

()

推官吾父行,世远亡谱系。及乎上郡还,始结同盟契。

崎岖鞭弭间,周旋仅一岁。痛自京师沦,王纲亦陵替。

()

澹白笼烟,抱花纤蝶迷无影。晚凉庭院暗香浮,红鸭添银饼。

幽咽蛩螀断井。又絮语、夜来相警。半枕云垂,一帘月漾,秋痕销凝。

()

南山跸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绿苔。曾是纯皇亲幸地,野僧还盼大行来。

()

五月行人少,西陲有火山。孰知泉沸处,遂使履行难。

落粉销危石,流黄渍篆斑。轰声传十里,不是响潺湲。

()

螺园冬日我来频,绛帐梅花报早春。寒气化为香雪海,高风清似玉堂人。

言欢有累煎茶碗,感旧无烦漉酒巾。寄与程门诸弟子,莫将熟客认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