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

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朗读

诗词《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描述了他离乡之后的悲伤心情。

中文译文: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唐代古塞边关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心中的离乡之痛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踌蹰"意指彷徨不定,诗人出发离乡的过程中,停滞在古塞关,思考着是否该离开。"悲歌为谁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他的悲伤之歌在此处响起。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孤零老人和羸弱的同道,他们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行。这种景象让诗人更加感受到离乡之后的孤独和辛酸,亲情的力量在他内心中泛起涟漪。

接下来,诗人听到一声呼怨之声,他用"问"来引出呼声的来源。诗人发现发声者用方言说话,他认为即使面临困苦,也不会不爱惜自己的父母乡土,从中折射出了诗人对乡情的深深思念。

下一句"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表达了诗人对方言说话者的认同和理解,他认为这种行为是出于对家乡的怀念和爱护之意。诗人对方言说话者的心意非常感动,因为他也期待在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被人理解和关注。

最后一句"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表达了诗人对离乡之后的思念之情,他感到难以言表,他独自一人在路上,内心非常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离乡之后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过描写他在旅途中遇到的景象和对方言说话者的理解,表达了对家乡、亲情和温暖的向往。诗人深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孤独之感,寄托了对乡土的眷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朗读
()

猜你喜欢

路畔累累墓石多,中郎遗愧定如何。应怜此日知名士,到死犹穿吉莫靴。

()

山行误亦好,高下乱烟遮。过岭疑无地,投庵是到家。

落霞原上绮,枯树雾中花。不尽探奇兴,前林坐暮鸦。

()

三寸银花,香羹绝胜滦河鲤。铜街雪后,听轧轧、轻车呜市。

卯酒初醒时候,最忆閒丰味。对碧椀、流匙真美。

()

苔壁篆瘦虫啾啾,有约不来吟独愁。纤云无痕碧落净,冰轮照出良中秋。

排户褰裳蹈我影,满街光景自异境。家家祭坛供豚醪,爆竹声迸纸灰冷。

()

织绢当织长,挽花要挽双。绪繁劳玉腕,梭冷烬银缸。

新样胜吴绫,斜文赛蜀锦。成匹落谁家,讵忍栽衾枕!

()

白羽裁为氅,丹砂结作鬟。九皋长啸后,华表复飞还。

岩洞烟霞侣,蓬瀛供奉班。放教随意去,切莫恋尘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