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

食笋朗读

《食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竹乡的一次食笋的经历,并表达了对竹笋美味的赞美和对物质欲望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诗意和赏析:
《食笋》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竹乡的春天景象。诗人描述山谷中竹笋丛生,山夫采摘笋子,将其带到早市上出售。诗中提到物以多为贱,说明笋子因为数量众多而价格不高,一束竹笋只需要双钱即可购得。作者将这些竹笋放入炊甑中烹煮,与米饭一同熟成。他描述了煮熟的笋子的色泽和质地,紫色的笋叶破裂如故锦,嫩白的笋肉鲜嫩如玉。每天食用竹笋,不再思念肉食。然而,诗人作为京洛(指京城洛阳)的客人,对这种美味的享受却不能长久,常常感到不够满足。最后,作者告诫读者不要犹豫,要尽情品尝竹笋的美味。同时,南风吹拂着竹林,为诗中的景象增添了一丝清新和愉悦的氛围。

这首诗词通过对竹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思考。笋子作为一种廉价的食物,象征着朴素和简单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竹笋的色香味,表达了对自然美食的赞美和对物质欲望的思考。虽然竹笋的滋味美妙,但是对于生活在都市的诗人来说,享受是短暂而不足够的。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美食和物质欲望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之间的思考。同时,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使整首诗更具生动感和情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十日山居九绝粮,拾些橼粒点饥肠。可怜清味无人识,分与牧童樵客尝。

()

欲往城西寺,还须待杏花。羸躯仍怯冷,好景不容赊。

柳眼蘸春水,渡头明晚霞。溪山生暝色,闪闪数归鸦。

()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

空相忆,空相忆,庭院四更天。怊怅绿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

凤屧过阑干。

()

若有人兮山之巅,餐风饵露凌云烟。肌肤冰雪双眉妍,手弄白日旋青天。

七真历历列我前,叩之不语惟笑嫣。罡风吹堕我自怜,前身曾识鸟爪仙。

()

镜里紫鸳鸯。双栖翠管长。桂钩斜、一片苍凉。何处画桡吹到也,听按曲,芰荷香。

小住折青房。红衣半卸妆。戏春纤、莲子抛将,惊醒并眠禽六六,齐飞上,缕金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