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淮上雪)

念奴娇(淮上雪)朗读

《念奴娇(淮上雪)》是一首宋代王以宁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工为何要把美丽的玉佩碎成琼珰,空空地写上千尺的字迹。箬笠、蓑衫,扁舟行驶在淮河口,眼前烟林交织。飞观、嶙峋,子亭突兀,倒影倒映在澄净的淮水上。披着纶巾的人,身披鹤氅,是谁独自笑着拿着策杖。遥想着易水、燕山,有人正在陶醉地欣赏,六朵花像一张宴席。云重天低,尽情歌唱结束后,胆量壮大,天地依然狭窄。射雉归来,铁鳞盔甲数十万,踏碎千山的白色雪花。紫箫声断,唤回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南陌的欢声笑语。

诗意:
《念奴娇(淮上雪)》描绘了一幅冬天的淮河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愉心情。他用碎琼珰和书写空空的情景来表达天工的奇妙,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无。在淮河口的船上,诗人看到了烟林如织的景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示了一幅如画的画面。诗中还描绘了雄伟的山峰和子亭的景象,通过倒影和水色的描绘,给人以一种幽静、澄净的感觉。诗人以纶巾鹤氅的形象出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诗意的追求。他远想着易水和燕山,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向往。最后,诗人以踏雪归来的形象,歌颂了勇士的英勇和壮丽的雪景。紫箫声断唤回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赏析:
《念奴娇(淮上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创造出了一幅富有诗意和美感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碎琼珰和书空的形象表达了对天工的思考,传递了对生命的瞬息和虚无的思考。通过描绘淮河口的景象和人物形象,诗人展示了一幅如画的画面,唤起读者对美的感知。诗中还通过对山峰和子亭的描写,创造了一种幽静、澄净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宁静和思考的空间。最后,诗人以雪景的形象和春天的气息,传递了希望和新生的信息,给人以鼓舞和激励。

总的来说,《念奴娇(淮上雪)》是一首富有意境和美感的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融入了对天工、人生和希望的表达,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以宁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王以宁朗读
()

猜你喜欢

上马频倾惜别杯,蓟门西去亦悠哉。地随督亢依山尽,河控桑乾入塞来。

老去尚能持汉节,时清应不重边才。冰霜渐迩君门远,东望长安首重回。

()

燕子重来,还认得,乌衣旧里。浑不改,风流江左,清华门地。

社酒晚归娱父老,花灯夜赏饶佳丽。看泾流,如带束胶峰,长如砺。

()

恨不携君续旧游,为君先路觅丹邱。未知门待何时启,须信仙非有意求。

触石层云疑太古,薄人岚气总深秋。炎肠热症能消骨,一剂清凉到此投。

()

淮东三连城,其北旧侯府。昔时王室坏,南京立新主。

河上贼帅来,东南费撑拄。诏封四将军,分割河淮土。

()

湖光览不尽,湖水汎空绿。苍苍生暮烟,萧条几家屋。

明月照前岭,斜阳暝群木。人归古渡头,三五自相续。

()

天龙为我喜,波旬为我愁。波旬尔勿愁,咒汝械汝头。

律居三藏一,天龙所护持。我今戒为诗,戒律亦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