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昭君怨

琴曲歌辞·昭君怨朗读

《琴曲歌辞·昭君怨》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昭君”为叙述对象,表达了昭君明妃被迫嫁给匈奴的无奈和悲愤之情。

中文译文:
明妃风貌最娉婷,
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
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
不须一向恨丹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昭君明妃的美丽容貌开头,并将她比喻为星辰中最娉婷的存在。昭君被迫嫁给匈奴,而后宫之中只能与四星相比。她只能居于古时的宫室中,从未有机会尽情享乐。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昭君明妃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和无奈。她所见到的画像,只能模糊地看到远处,不能真正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疏离感。她的尊贵地位只被用来与匈奴宫廷相配,她的才情和智慧被限制在了匈奴的领域。

最后两句表达了昭君明妃对皇帝(君恩)的恩宠的不满。她认为自己所受到的疼爱如同薄纸一般,她无需一直怀恨昔日的繁华和荣耀。

整首诗抒发的是昭君明妃内心的悲愤之情,揭示了她被迫背离自己的国家和家族而嫁给匈奴,以及在异族中被限制和压抑的苦楚。诗人白居易巧妙地运用意象和对比,展现了明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子地位的低下和政治的险恶。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一瓶一钵暮山过,戴月孤身入薜萝。觉路未开归路近,芒鞋空踏白云多。

()

雪后北风起,岁暮临新年。言念客中人,何日方当还。

旅食恐不周,多病凋丰颜。一月两寄书,一书五六篇。

()

聚香国里香风起,灵槎御风而下。天女腰肢,维摩眉宇,闻是王孙自写。

欲何为也。有百八牟尼,一函般若。不著纤尘,屏除一切更娴雅。

()

何事愁多与病缘。一宵风雨又无眠。起来羞对镜台前。

有谁怜。探梅时节拥炉天。

()

土木形骸,风鬟雾鬓,心情不似当年。便时移事去,终付茫然。

最忆兰闺道蕴,承相念、著意相怜。鳞鸿便,纤纤粉印,频寄瑶笺。

()

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