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朗读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鉴赏

  夫子不自炫,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夫子:指崔全。自炫:自我夸耀以求仕进。阮氏酒:西晋阮籍避祸全身,远离司马氏政权,以嗜酒为由,求为步兵校尉,终日酩酊,遗落世情。此处指崔全不以干君、谄媚官宦为务,故而被放。老莱衣:指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见《初学记》卷十七《孝悌篇》。此处暗合诗题“觐省”意。此四句写崔全因其洁身自好,不务谄媚,不矜夸以干人君,故而知音者少,名声不外达。虽微官暂寄,然遗落世情,终被再放归省。诗人表达对崔全人格的赞赏,也对其不被重用表示同情和惋惜。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渭北:指渭水流域,在陕西一带,渭水流经长安。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楚千旬:用《韩非子》卷四《和氏》典。将:持。此处用楚王自惑喻崔全不得君臣遇合。片玉将归:喻崔全为怀瑾握瑜之才而不得重用,被放回乡。此四句写长安春草新发季,东都洛阳也值繁花烂漫时。诗人想象崔全将去的洛阳,以春之盎然生意抚慰友人远行被放的孤寂苦闷。结句用典故暗喻友人的磊落胸襟、良玉之器不得重用,如璞玉之真价难以被人赏识。

  首二句作者以慧眼独识英才为好友叹息。出笔即开门见山,诗人义愤填膺、仗义伸屈之情溢于言表。五、六句以写景点示季节,用语平淡中有新奇,自然中有新巧,已现岑参后期追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瑶《河岳英灵集》)的诗歌艺术风格之端倪。诗中典故的运用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咀嚼。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创作背景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为岑参早期作品,作于开元末年诗人在长安时。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朗读
()

猜你喜欢

寇迫兵单路已穷,河冰偶合片言中。
但令有道蒙天助,阻水犹图背水功。
()

东皇运玄化,百物竞华滋。金商一司令,黄叶满庭墀。

大块陶我形,有合须有离。古来贤达人,此事那能违。

()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

()

昔别莺花早,重经梅柳春。高云断去雁,芳草未归人。

()
医闾登眺倚胡天,辽左封疆指顾全。
山势北来连靺鞈,海云东尽辨朝鲜。
岩花竞暖霏香云,塞草留春蔼翠烟。
公暇暂同淹永日,喜无烽火报甘泉。
()

赋颂前朝爱,诗文内相傅。
九家潘岳鬓,万里米家船。
滟滪冬无雪,蓬婆昼不烟。

()

多病亲三木,虚名有四知。何能酬圣主,深愧负明时。

月落寒砧急,秋高夜漏迟。推枰听鸡唱,故国动相思。

()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

维舟向天津,潮落日已晚。燎火明渡头,大儿忽在眼。

离合岂偶然,惭愧劳往返。骨肉保团圆,今幸遂初愿。

()

漫学招魂续楚些,出门须唱太平歌。却嫌升屋三呼晚,转觉登堂七发多。

薤露未晞春睡足,草虫无那夜吟何。浮生穿凿休相管,云散长空月在波。

()

汉廷古遗直,免官归田园。
已闻御史奏,严李有飞言。
矫制独无罪,加冠礼终存。

()
见恶巷伯嫉,闻善皋陶都。
空言非{衣中加八}挞,焉有赏与诛。
君子定相忘,小人将见图。
口过信未免,心过吾实无。
()

误入平康小巷,画檐深处,珠箔微褰。罗绮丛中,偶认旧
识婵娟。翠眉开、娇横远
岫,绿鬓[身单]、浓染春烟。忆情牵。粉墙曾恁,窥宋

()

朝阳初上岩头树。清晨步入蚕丛路。云隐小红墙。钟声发上方。

高碑书故事。苔藓侵碑字。大士坐莲台。莲花何处开。

()

丹崖碧洞锁柴扉,中有真人学息机。却笑白云行不得,风来又过别山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