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唐代。李白。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翻译
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
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间的小路上,行人大都带着一只家犬行走,晚归的农民们都背负着柴薪。
猿在树上喧叫,我倚树而立,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
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注释
1.参差碧,《彰明县志》作色参差。
2.槛,当指大明寺之栏干。
3.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
4.莫怪,《彰明县志》作莫谓。
5.清境,《彰明县志》作清景。
6.书剑,指文才武艺。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
李白的诗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式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之壮美,诸如《蜀道难》之类;一种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之优美。此诗应属后一类。
另外,此诗也透露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诗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隐逸情结,所以把家乡描绘得极其优美,且环境清幽,适于隐居。但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
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
次句“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
中间两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
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匡山虽美,我却要离开了。不是我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我已经决心走出大山,凭自己的文武才艺,开创一番伟大事业。
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
全诗八句,前六句皆写匡山“清境”,末二句写己之政治抱负,亦即远游之目的。全诗于清雅闲适中体现着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叙事娓娓,抒情款款,可见李白去蜀辞乡之际,既对故乡无限依恋,而用世之心更高于一切。
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
这首诗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答高季迪期游云岩。元代。徐贲。山中风景绿阴时,但得閒行莫恨迟。啼鸟犹能知劝酒,馀花应是待题诗。且将尽日酬登览,况值频年在乱离。晴雨明朝那可定,故人何用预相期。
怀归 其十二。明代。申佳允。望望南堤路,春游霭岫云。虹霓原剑合,车笠倏星分。不爽幽兰约,重寻白鹭群。荻花沙水岸,鸟语隔烟闻。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宋代。释印肃。真闻信不猜,无去亦无来。声闻无见解,人天几万回。
为章道祖颇及葛藤·华藏庵。宋代。葛立方。鲜健庞翁今罢参,拄杖挂壁云迷庵。开花聊幻仙七七,逗机更说禅三三。未办浮丘招挹袖,且邀弥勒与同龛。庵中认得华严界,何用宗风谈北南。
咏山魈。唐代。施肩吾。山魈本是伍家奴,何事今为圣者呼?小鬼不须乖去就,国家才子号肩吾。
兰江道中。明代。徐庸。群山青连延,乱石白琐碎。断岸自为滩,深潭或成汇。鱼虾清易数,崖磴高可畏。客子一经过,愁心恍如醉。
送罗美至宰云梦五首 其一。明代。欧大任。李白曾为七泽游,东窥云梦带昭丘。竹枝歌罢巴童醉,月在西陵万树秋。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拽石般土,打鼓作舞。意不立玄,机不停午。踏破草鞋赤脚行,见成底事休回互。不回互,大龙不受玄沙瞒,前面斑斑元是虎。
寄酬高辇推官。唐代。齐己。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竹腻题幽碧,蕉干裂脆声。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
水居怀古。清代。项继皋。昔日曾游旧水居,而今境象变邱墟。四围楼阁曾何在,一色蒹葭总自如。泛宅同怀仙蠡迹,遗篇已作祖龙书。年来耕畔寻诗友,容我从头问老渔。
赠妇诗。两汉。秦嘉。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伊犁军营。清代。阿桂。欲扫妖气净,岩疆战不休。人犹争马革,天已厌旄头。刁斗三更月,关山万里愁。渠魁何日灭,非直为封侯。
寄陈伯玑金陵。清代。王士祯。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萧萧。
陈缉熙先垄六咏 其二 震泽秋蝉。明代。张宁。乱峰如抱水萦回,明月当空绝点埃。明月不随流水去,秋风无复旧人来。思家贾客应同感,信宿渔歌莫浪催。长夜寂寥魂已断,天光云影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