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注释
⑴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⑵至:到。
⑶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雁群:大雁的群体。
⑷朝:凌晨。庭树:庭园的树木。
⑸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汉焦赣《易林·损》:“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为心作毒。”这里指诗人自己。闻:听到。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结合前两句诗,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送汪生归大鄣。明代。胡应麟。客邸怅离群,连天木叶闻。囊琴凄鹤调,匣剑隐龙纹。野冻黄河雪,山昏白岳云。严陵吾旧宅,一讯孔圭文。
出金陵。明代。薛瑄。金陵宿雨霁,杲杲秋日明。缪承北阙召,促装出西城。追随冠盖集,酌别临江亭。徘徊不能别,去住难为情。挂席晓风发,解缆早潮生。抗手谢送者,令人意难平。所愿各努力,令德崇端贞。
合三韵酬梦石二首 其二。宋代。释慧空。淡齑薄粥歠两钟,粗疏恶布著两重。大开摩醯顶门眼,莫作师子身中虫。石头未必能真吼,临济只是栽松手。焚其禅版增其光,受其鈯斧彰其丑。梦石击节东山歌,亘天烈焰横清波。小僧再拜问如何,三十山藤未是多。
寄崔二十六立之。唐代。韩愈。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窥。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佳句喧众口,考官敢瑕疵。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回首卿相位,通途无他岐。岂论校书郎,袍笏光参差。童稚见称说,祝身得如斯。侪辈妒且热,喘如竹筒吹。老妇愿嫁女,约不论财赀。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搅搅争附托,无人角雄雌。由来人间事,翻覆不可知。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驹麛著爪牙,猛虎借与皮。汝头有缰系,汝脚有索縻。陷身泥沟间,谁复禀指撝。不脱吏部选,可见偶与奇。又作朝士贬,得非命所施。客居京城中,十日营一炊。逼迫走巴蛮,恩爱座上离。昨来汉水头,始得完孤羁。桁挂新衣裳,盎弃食残糜。苟无饥寒苦,那用分高卑。怜我还好古,宦途同险巇.每旬遗我书,竟岁无差池。新篇奚其思,风幡肆逶迤。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雷电生睒睗,角鬣相撑披。属我感穷景,抱华不能摛。唱来和相报,愧叹俾我疵。又寄百尺彩,绯红相盛衰。巧能喻其诚,深浅抽肝脾。开展放我侧,方餐涕垂匙。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子宁独迷误,缀缀意益弥。举头庭树豁,狂飙卷寒曦。迢递山水隔,何由应埙篪。别来就十年,君马记騧骊。长女当及事,谁助出帨缡。诸男皆秀朗,几能守家规。文字锐气在,辉辉见旌麾。摧肠与戚容,能复持酒卮。我虽未耋老,发秃骨力羸。所馀十九齿,飘飖尽浮危。玄花著两眼,视物隔褷褵。燕席谢不诣,游鞍悬莫骑。敦敦凭书案,譬彼鸟黏黐.且吾闻之师,不以物自隳。孤豚眠粪壤,不慕太庙牺。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观名计之利,讵足相陪裨。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无能食国惠,岂异哀癃罢。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况又婴疹疾,宁保躯不赀。不能前死罢,内实惭神祇.旧籍在东郡,茅屋枳棘篱。还归非无指,灞渭扬春澌。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夫子固吾党,新恩释衔羁。去来伊洛上,相待安罛箄.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黄金涂物象,雕镌妙工倕。乃令千里鲸,幺麽微螽斯。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瀰。野草花叶细,不辨薋菉葹。绵绵相纠结,状似环城陴。四隅芙蓉树,擢艳皆猗猗。鲸以兴君身,失所逢百罹。月以喻夫道,黾勉励莫亏。草木明覆载,妍丑齐荣萎。愿君恒御之,行止杂燧觿。异日期对举,当如合分支。
鸳鸯湖棹歌 之四。清代。朱彝尊。宝带河连锦带斜,精严寺古黯金沙。墙阴一径游人少,开遍年年梓树花。
正见寺晓别生公。唐代。温庭筠。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送钟员外(赋竹)。唐代。孙岘。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杂诗。两汉。曹植。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西池送白二十二东归兼寄令狐相公联句。唐代。裴度。促坐宴回塘,送君归洛阳。彼都留上宰,为我说中肠。 ——裴度威凤池边别,冥鸿天际翔。披云见居守,望日拜封章。 ——刘禹锡春尽年华少,舟通景气长。送行欢共惜,寄远意难忘。 ——张籍东道瞻轩盖,西园醉羽觞。谢公深眷眄,商皓信辉光。 ——行式旧德推三友,新篇代八行。(以下缺) ——
人日喜晴。明代。程敏政。六日雨兼雪,今晨忽放晴。风吹群沴散,日射四山明。喜卜民生遂,恭惟世道亨。正寻诗纪胜,檐鹊送新声。
雨中寄子直。宋代。刘攽。繁阴不时解,雨气如深秋。朝衣始絺葛,暮服乃重裘。天事亟变易,得为有常不。如何世上士,欲以全自求。行身绳墨间,蹜蹜空白头。唯君可语此,意豪力且遒。通衢虽泥涂,未至乘扁舟。兴发骑马来,垫巾故风流。
上严廉访十首。宋代。熊禾。春秋得忠臣,炎绍犹有述。至今十七篇,末学或不识。乾淳有大儒,奏请非不力。一时欠良遇,志士重嗟惜。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十二。明代。霍与瑕。欲买西郊地,新濠鬼驿边。晚归江浦渡,春荡柳波船。山外开三径,花间受一廛。芳邻千万贯,祇在帽庄前。
浣溪沙(早春)。宋代。赵长卿。不愤江梅喷暗香。春前腊后正凄凉。霜风雪月忍思量。斜倚幽林如有恨,玉鳞飞后转堪伤。时人那解惜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