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水龙吟朗读

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注释

⑴闾丘大夫孝终公显:闾丘孝终,字公显,曾任黄州知州。致仕后归苏州故里。
⑵危柱哀弦:指乐声凄绝。柱,筝瑟之类乐器上的枕木。危,高。谓定音高而厉。
⑶“艳歌”两句:用秦青“响遏行云”典。《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⑷“五湖”三句,相传范蠡相越平吴之后,携西施,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里借此想象公显致仕后的潇洒生涯。
⑸云梦南州:指黄州,因其在古云梦泽之南。
⑹武昌东岸:亦指黄州。
⑺端来:准来,真来。
⑻参差,依稀、约略。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后三句悬想对方梦见自己。

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的词,写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也是在谪黄期间所作。

  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此词写了苏轼一个浪漫奇瑰的梦,在梦中,故人风流自在,宴乐于“郡中胜绝”的栖霞楼。而当时苏轼谪居黄州,正是孤独寂寞,与亲朋好友隔绝之时。这样的梦境,实际反映出苏轼在此等景况中,对自由、友情的向往之情。梦醒之后,只见烟波浩淼,空江月明,与美丽梦境两相对比,孤寂之感更为强烈。而结尾想象故人此时一如既往的潇洒生涯,悬想对方梦见自己,也是极度孤独中的浪漫幻想。全词于风流潇洒中又有沉郁之致,即是苏轼当时心境抑郁,而又努力以旷达之意自我排遣的反映。

  此词手笔、章法都得到评家称赏,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云:“突兀而起,仙乎仙乎。‘翠壁’句崭新,不露雕琢痕。上阕全写梦境,空灵中杂以凄厉,过片始言情,有苍波浩淼之致,真高格也。‘云梦’二句,妙能写闲中情景,煞拍不说梦,偏说梦来见我,正是词笔高浑,不犹人处。”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兰畹金荃,问佳句、有谁消得。除非是、沉香亭畔,一枝倾国。

数载端详云鬓影,如今始傍牙签侧。想曾随、阿母理真仙,瑶台□。

()

伊余何为者,误落尘网中。饮酒不得足,赋诗颇能工。

百年会有役,一世皆尚同。多谢绮与角,愿言蹑轻风。

()

秋到梧桐小院凉。晚烟消尽立残阳。湔裙浅水上银塘。

草梦冷迷青蛱蝶,花光暖覆紫鸳鸯。几多往事费思量。

()

倘作家书寄哲兄,淮阴重话七年情。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

迎潮楼玲珑。见虾须卷处,长拥虫虫。月午花晨为侣,撷香芳丛。

烧笋候,兰闺中。网栗留、羹调纤葱。却坐傍狻猊,碧山银椀,先劝酒鳞红。

()

与君别江树,十年滞行迹。忍使田园苑,可怜秋水碧。

道远梦何繇,雁促音难绎。一朝顾柴关,白云惊艳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