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忆贺监二首。唐代。李白。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6-877
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6-877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580-583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青闺 其一。明代。贺一弘。妾有绿绮琴,结发已能鼓。曲奏古遗音,宫商按新谱。携之嫁良人,永期偕凤侣。焉知一别离,十载不复顾。园林花自春,青眼何时觑。我欲操离鸾,一以幽怀诉。殷勤托东风,吹上长安去。
拟古二十首 其十六。明代。胡应麟。昭昭三五夕,皎月流素光。徘徊入高楼,照我罗衣裳。揽衣坐叹息,起步仍徬徨。良人怀远游,九载客他乡。空闺知岁暮,独处知夜长。嗷嗷云中雁,随风忽南翔。安能假羽翼,万里来君傍。
游浯溪。宋代。刘用行。禄儿岂解倾唐祚,触使斯文寿两翁。蜀道至今遗旧话,湘流澈底照孤忠。摧风溜雨中兴字,转地回天克复功。人说苍崖磨向尽,不知磨尽几英雄。
约同舍蜀人王德修三首。宋代。陈傅良。橙橘方粲粲,鱼虾亦多多。能舂半年粮,岂惜一见过。良夜月如霜,听我苦别歌。翳翳葭芦乡,风定水自波。或者阻君舟,柰此伫立何。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 其六 讨汉贼。明代。胡应麟。讨汉贼,屯猇亭。屯猇亭,皇赫斯怒以亲征。嗟关侯,率众围樊城。七军夜渰师徒崩。操慑大威如雷霆。贼权惴惴怖且惊。怖且惊,谋吕蒙。逞虐焰,乘奸凶。为鬼为蜮蠛与蠓。遂亡荆州丧大功。踰月蒙死尸流虫。皇赫斯怒离巴中。离巴中,以亲征。破秭归,震夷陵。蒙贼既死,逊贼复兴。嗟嗟昊穹,汉事坏垂成。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十首 其九。宋代。陆游。人生天壤间,出处本异趣。释耒入市朝,徒失邯郸步。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适屦。奈何不自反,忽已迫霜露。我躬尚不阅,况为子孙虑。岁晚故山寒,地炉可煨芋。
曲阜纪事次李文正公韵。明代。林俊。瞻望曾应过里门,一方民俗此还敦。家承已惬闻诗嗣,道寄犹怜述圣孙。往日书生弦诵在,当时新庙典刑存。未缘接席抠趋下,东鲁遗风得尽论。
梅林分韵得旧字。宋代。杜谨言。竹村喜纡徐,江云迷昏昼。踟蹰马上语,嫩寒入衣袖。天公惜梅花,破腊开未就。端待使君来,春风本依旧。一樽既相属,勿辞作诗瘦。明年用和羹,请为使君寿。
雪次陆静庵韵。明代。陶宗仪。剪剪寒风势转严,六花扑簌缀高檐。蚁醅银瓮人微醉,兽炭金炉妾惯添。大地一方调玉烛,遥山九点诧形盐。明朝拟向西园赏,四敞罘罳卷毳帘。
鹦鹉。唐代。白居易。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宋代。赵令畤。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奉送吕若谷县丞任蒲东归五首 其二。宋代。赵鼎。三年巽亭上,看尽洛中山。山亦为君好,朝昏图画间。那知张季鹰,高兴不可攀。忽见秋风起,东随洛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