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老赠梦得

咏老赠梦得朗读

赏析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牡丹春御正稼华,有旨今年不赏花。
剪落金盘三百朵,内批分赐近臣家。
()
满街斜月。
垂鞭自唱阳关彻。
断尽柔肠思归切。
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

义理无穷尽,虽丘或未知。
老聃与项橐,圣岂有常师。

()
社后归来燕两三,门前细柳绿掺掺。
乞将蝴蝶晴蜒扇,与试鹅黄水碧衫。
()

君王日深宫,贱妾末由见。
下阶一顾恩,犹使终身恋。
十二楼前花低头,深宫白日已先秋。

()
镇日春阴漠漠。
新燕乍穿帘幕。
睡起不胜情,闲拾瑞香花萼。
寂寞。
()

点点花飞春恨浅。浅恨春飞花点点。莺语似多情。情多似语莺。
恋春增酒劝。劝酒增春恋。颦损翠蛾新。新蛾翠损颦。

()

衣短不及骭,发短不满梳。惟有忧世心,皇皇此生俱。

鲋鱼呼辙中,微湿以相濡。斗水旦夕急,岂与人意殊。

()
炎赫无逃处,如何得雨来。
云生应有望,风卷又还开。
携簟寻池阁,倾醪注晚杯。
堆盘粲红颗,味不减棱梅。
()

闲追旧迹检残编,绣柱珠帘尽惘然。东阁诗成何水部,扬州梦觉杜樊川。

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莫怪无人能跨鹤,谁赍十万作腰缠。

()

山色秋分后,月华霜降前。

况方行水国,而复遇晴天。

()

窗月淡欲失,禋禋逼初曙。
屋外鸟声多,应知有嘉树。
残香掩幽寝,未事澄纷虑。

()

江海处卑下,百川皆赴之。山木郁萧森,上竦无繁枝。

王侯称孤寡,惟恐婴菑危。谨虚受众益,天道盈必亏。

()

雨霁名园春事芳,阑台小集暮行觞。
愆期肯使花神笑,纵饮谁嗔草圣狂。
入坐微风含楚佩,照人明月堕胡床。

()

百年如闪电,未可百年期。
少见回头者,能思瞑目时。
山林忙不歇,猿鹤冷相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