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升挽木根

出自宋代冯时行的《游峨眉十一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ēi shēng wǎn mù gē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
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
()
渺茫,远迩,倏忽

《游峨眉十一首》是宋代诗人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
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

中文译文:
攀登峨眉山,通向天际的路,没有人烟的村庄。
孤独地眺望,站在峭壁上,抓住树根藤蔓。
遥远的景象模糊,时明时暗。
佛像出现,惊动了众多的嘈杂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冯时行在攀登峨眉山的过程和所感所想。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险峻的山势和灵秀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诗人通过描写攀登峨眉山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山的壮丽和荒凉之感。

第一句"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意味着攀登峨眉山仿佛通向天际,路途遥远而险峻,周围没有人烟和村庄,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离俗的境界。

第二、三句"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描绘了诗人孤独地站在峭壁上眺望,抓住树根藤蔓攀爬。这种景象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描述了远处的景象时明时暗,给人以不确定和变幻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境界。

最后两句"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表达了诗人在攀登途中突然见到了佛像,这一景象惊动了周围的众多鸟兽,引发了嘈杂的声音。这里佛像的出现象征着山中的灵秀和超脱,也暗示了冯时行对佛教文化的关注。

整首诗词以峨眉山的攀登为主线,通过描绘山势的险峻、自然景观的荒凉和神秘,以及佛像的出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冯时行追求超越尘俗、追寻灵性境界的意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冯时行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冯时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