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要盟莲社约

出自宋代陈延龄的《浮觉院竹轩》,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ǎo qù yào méng lián shè yuē,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缽中龙。
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锺。
()
堂户,清阴,日日,寄栖,无迹,刺破,痕石,有踪

诗词:《浮觉院竹轩》

山僧种竹数千个,
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
等閒梦化缽中龙。

护余贝叶云无迹,
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
一枝携取策龙锺。

中文译文:

山中僧人种植了数千株竹子,
庭院里清凉的阴影日复一日地浓郁。
从此寄托了一只凤凰飞往天外,
又常常梦见一条龙在钵中化形。

守护着我的贝叶,云雾没有痕迹,
刺破了苔痕,石头上有明显的痕迹。
年老后,我要与莲社结盟,
带着一枝竹子,追求龙钟的事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人种植竹子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僧人种植数千株竹子的景象。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着坚韧和清雅。庭院里的竹子给人带来清凉的阴影,每天都变得更加浓密,象征着僧人对于修行和自然的用心呵护。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凤凰和龙的寄托。凤凰和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分别象征着吉祥和权力。诗人将自己的寄托寓于凤凰和龙的形象中,希望能飞向天外、实现更高的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贝叶和石头为象征,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痕迹留存的思考。贝叶是轻柔的,无法留下痕迹,而石头则是坚硬的,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诗人通过这两个象征,暗示了自己在人生中的留存和足迹。

最后,诗人提到了与莲社结盟的愿望,带着一枝竹子去追求龙钟的事业。莲社是宋代文人的文学社团,代表了文人的交流和追求。诗人表示年老后仍希望与文人结盟,用自己的才华追求卓越的事业,象征着对于人生和文学追求的坚持。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寄托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