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船子下南康

出自宋代释文准的《偈十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uàn tóu chuán zi xià nán kā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鸡鸣丑,三四五六七八九。
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
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
断头船子下南康,彷佛天明到湖口。
()
鸡鸣,洞口,石牛,断头,船子,天明

《偈十二首》

鸡鸣丑,三四五六七八九。
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
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
断头船子下南康,仿佛天明到湖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释文准创作的偈(即佛教的偈颂),通过一系列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个人内心境界的体悟。

首先,诗中以鸡鸣丑开始,描述了一天开始的时刻。接着以数字三四五六七八九,表达了连续的时间和流动的变化。

其次,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以自然景观中的山峰、洞口等作为象征,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生灵活动和声音。这些景物的描述更加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觉察。

接下来,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这句诗描述了位于山与水之间的一幅画作,而吴道僧繇(指吴道子和僧繇)则代表了古代画家。诗人通过表达画家未能将山与水的美景完美呈现,强调了艺术无法完全表达自然之美的现实。这也可以理解为表达了对艺术和人类智慧能力的一种思考和反思。

最后,断头船子下南康,仿佛天明到湖口。这句诗通过描述一艘齐腰平剖的船,以及到达湖口时天明的景象,表达了一种突破与到达的意象。这可以理解为对人生旅途中的困境和迷茫的克服和希望,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寻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感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之旅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了对艺术和人类能力的思考和质疑。它融合了佛教的智慧和诗人个人的感性,使读者在品读中得到思索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