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远尘俗

出自明代等慈润公的《赠雪山杲公(二首·以下剃染后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bù yuǎn chén sú,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世有避喧者,往往买山匿。
岂不远尘俗,缘心曾未息。
当境即随流,于道竟何益。
杲公居市廛,复近金阊陌。
我欲造其庐,几返衡门侧。
如何只数武,遍访无人识。
心空世自遗,不在凡嚣隔。
相对各忘言,如面少林壁。
¤
()
喧者,尘俗,未息,金阊

《赠雪山杲公(二首·以下剃染后作)》是明代等慈润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世有避喧者,往往买山匿。
岂不远尘俗,缘心曾未息。
当境即随流,于道竟何益。
杲公居市廛,复近金阊陌。
我欲造其庐,几返衡门侧。
如何只数武,遍访无人识。
心空世自遗,不在凡嚣隔。
相对各忘言,如面少林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避世隐居的思考和向往。诗人观察到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人为了远离喧嚣纷扰而购买山林来隐居,以逃离尘嚣的纷扰。这是一种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不满。

诗中的"杲公"指的是一个在喧嚣市井中生活的人。诗人表达了自己也渴望建造一个简朴的居所,与"杲公"相邻,以寻求一种平静的生活。然而,诗人发现在这个充斥着权力和名利的世界里,只有数数武功的人才受到重视,而他自己的追求却鲜有人理解。

诗人认识到内心的寂静和世俗之间存在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感叹自己的内心空虚被现实世界遗忘,但他并不感到孤独,因为他与现实世界的嘈杂已经隔绝开来。在这种境地下,他与"杲公"相对而坐,彼此忘却语言,如同面对着少林寺的壁画一般。

这首诗词通过对避世隐居的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清静、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俗的不满和对内心寂静的追求。它揭示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以及在繁杂的世界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