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菊露黄须

出自明代筠隐遂的《秋日游顶山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 jú lù huáng xū,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山下顶山寺,凄凉丹雘无。
不因逢老衲,将谓住樵夫。
桥水石啮齿,门松藓剥肤。
岩深霜信早,晚菊露黄须
()
凄凉,老衲,樵夫,水石,啮齿,晚菊

《秋日游顶山寺》是明代诗人筠隐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下顶山寺,凄凉丹雘无。
不因逢老衲,将谓住樵夫。
桥水石啮齿,门松藓剥肤。
岩深霜信早,晚菊露黄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的一个山寺景象。诗人游览山下的顶山寺,感叹寺庙的凄凉和荒芜。他并不期望在这里遇到虔诚的和尚,反而以为这里住着的是一个普通的樵夫。寺庙的桥梁湿润,水流冲刷着石头,门前的松树上长满了青苔,寺庙的石壁上也剥落了苔藓。山岩深处的霜早早地降临,晚秋的菊花已经露出黄色的花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山寺的景象,表现出了秋天的寂寥和凋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叹和对季节变迁的觉察。他并不期待在这个荒凉的寺庙里遇到虔诚的僧人,这种寂寥的景象让他误以为这里只住着一个普通的樵夫,进一步突显了寺庙的荒凉和冷清。桥梁、石头、松树和石壁上的苔藓都是岁月的痕迹,显示出寺庙的岁月已久、历经沧桑。最后两句描写了深山中的霜降临得早,晚秋的菊花已经显露出黄色的花蕾,暗示着秋天的深入和寒意的逼近。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凄凉的描写,展示了秋天山寺的荒凉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它唤起了读者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寂寥和凋零美感的体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