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求名语益真

出自宋代苏轼的《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ǎo bù qiú míng yǔ yì z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
许迈有妻还学道,陶潜无酒亦従人。
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
名语,学道,相随,归去,清游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乞得纷纷扰扰身,
结茅都峤与仙邻。
少而寡欲颜常好,
老不求名语益真。

许迈有妻还学道,
陶潜无酒亦従人。
相随十日还归去,
万劫清游结此因。

中文译文:
希望能够得到纷纷扰扰的事物环绕着身体,
结茅住在都峤与仙人为邻。
年轻时虽然物质欲望少,面容经常愉快,
年老时不追求名利,言语更加真诚。

许迈有妻子还在学习修道,
陶潜没有酒,也随波逐流。
相随了十天后,又返回归去,
经历了万劫清游,结下了这缘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轼送别邵道士彦肃的情景。邵道士彦肃准备回到都峤山,与仙人为邻,在那里修行。诗人苏轼表达了自己对道士的赞赏和祝福。

诗中首先提到了苏轼渴望得到纷纷扰扰的事物环绕自己,这可能是对世俗的向往和追求,但与此同时,他也理解并赞赏邵道士选择了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住在都峤山与仙人为邻。这种修行的生活方式被诗人认为是高尚的,与他自己的追求相对立。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邵道士的品德特质。他年轻时贪欲少,外表常常愉快,老年时不再追求名利,言语更加真诚。这种品德使得邵道士彦肃在诗人眼中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诗中还提到了许迈和陶潜,两位古代文人。许迈是一个学道的人,有妻子,但他仍然以修行为主要追求。陶潜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没有酒,但却愿意随波逐流。这两个人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道士选择修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诗人描述了邵道士彦肃与他相伴十天的旅程,以及他最终返回都峤山的决定。这趟旅程被赋予了万劫清游的意义,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道之旅中结下的缘分和体验。

整首诗词通过对邵道士彦肃修行选择的赞美和对修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追求道的生活方式的认同。诗人苏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道士的崇高和自己对修行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