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亭前桧

出自宋代苏轼的《阅世亭诗赠任仲微》,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yǒu tíng qián gu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

《阅世亭诗赠任仲微》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赠送给任仲微的作品。任仲微曾镇守西南地区,苏轼曾经向他赠送过治国策略。诗中表达了对任仲微的赞赏和敬意,认为如果他当时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策略,他的才能将会无人能敌。然而,时光过去了十年,正直和邪恶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命运的安排常常难以预测,虽然贤者像真正的良驹一样被培养,但他们却生活在困苦之中。诗人认为,祸福往往是由天意决定的,而不是为了报复私人恩怨或者遵循个人利益。高才能够受到旧有道德的膜拜,但可能会受到里门狭窄的限制。诗人心痛地看着千骑归来的人,却只能通过赠送印章来表达思念,因为黄土将他们隔离开来。然而,只有阅世亭前的古柏树,它不论岁月的更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千年过去了,这座井和这首诗都将记载下苏轼和任仲微的交往。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睿智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洞察。诗中描绘了任仲微的形象,赞扬他的才智和能力,并对他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感到惋惜。苏轼思考了正邪之间的界限模糊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疑问和对命运的无奈。他认为高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也可能受到狭隘的门户之限制。诗人通过描述千骑归来的伤心和赠送印章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井和阅世亭前的古柏树作结,展示了岁月变迁中的恒久不变,以及对苏轼和任仲微之间交往的记忆和纪念。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融合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友情和历史的关注。它体现了苏轼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洞察。诗中通过对任仲微的赞扬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通过描述井和阅世亭前的古柏树的恒久不变,诗人展现了对交往和友情的珍视和记忆的延续。整首诗深情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它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赏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