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功保傅尊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献晏公挽辞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n gōng bǎo fù zū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
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
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
文章,术汉,公孙,傅尊,传呼,犹在,九原

诗词:《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
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
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中文译文: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职位疑义臣,前功保护君。
传呼声依然在耳边,相会哭泣已经填满大门。
寂寥的城南路上,鸣笳声响彻九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为元献晏公所作的挽辞,表达了对逝去的晏公的思念和悼念之情。

诗的开篇,作者以“文章晋康乐”来形容晏公的治理才能,将其与晋朝的康乐时期相提并论,赞扬了其才学和治理功绩。接着提到晏公的经学传承自汉代的公孙弘,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晏公曾经担任的职位受到怀疑和争议,但他仍然以忠诚保护着君主的前功。这里的“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既是对晏公的忠诚表达,也体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

接着描述了晏公去世后的情景,称“传呼犹在耳”,意味着他的名声仍然在人们耳际回荡。而“会哭已填门”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哀悼之情,门庭之间充满了悲伤的哭声。

最后两句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现了哀思之情。城南的道路寂寥冷落,寓意着晏公的离去给世间带来了沉寂。而“鸣笳上九原”则是表达了送行时的乐曲声,九原是古代传说中的阴间之地,暗示着晏公已经离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晏公的赞美、哀思和离别之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晏公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