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不是无家法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赠王婿时可》,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iǎng jiā bú shì wú jiā fǎ,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忠襄先生有贤甥,卢溪先生有贤孙。
只今二十能缀文,超然下笔如有神。
忠襄大节争日月,卢溪清风敌霜雪。
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老夫卧病南溪旁,芙蓉红尽菊半黄。
子求问讯维摩诘,分似家风一辨香。
()
贤孙,只今,缀文,日月,霜雪,不是,家法,何须,外人,衣钵,老夫,卧病,问讯,家风

《赠王婿时可》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忠襄先生有贤甥,
卢溪先生有贤孙。
只今二十能缀文,
超然下笔如有神。

忠襄大节争日月,
卢溪清风敌霜雪。
两家不是无家法,
何须外人问衣钵。

老夫卧病南溪旁,
芙蓉红尽菊半黄。
子求问讯维摩诘,
分似家风一辨香。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杨万里赠送给王婿时可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忠襄先生和卢溪先生的赞美和敬意。忠襄先生的高尚品德和卢溪先生的清风德行都令人钦佩。诗人认为他们二人都具备了文学才华,能够超然自得地写作,仿佛有神助一般。

诗中提到忠襄先生的大节与日月争辉,卢溪先生的清风能够抵挡严寒的霜雪。这两家都有自己的家族传统和家风,不需要外人来评判。诗人自己卧病在南溪旁,芙蓉已经凋谢,菊花也只剩下一半黄色。他希望王婿时可能够向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菩萨)请教,以此来分辨出自己家族的家风,就像辨别香气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忠襄先生和卢溪先生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己的无奈和思考。诗人通过对忠襄先生和卢溪先生的赞美,间接地表达了对自己家族传统和家风的思考和关注。诗中的意象生动,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和季节的变迁,表达了岁月流转和人事易逝的主题。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杨万里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家族传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