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生紫梨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窥梨卑枝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óng yè shēng zǐ lí,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端居倦烦暑,园圃久不窥。
雨余秋气新,红叶生紫梨
形骸得萧散,不知环堵卑。
何能效流俗,把酒须菊枝。
登高已可醉,四野青云垂。
()
端居,园圃,红叶,紫梨,形骸,不知,能效,流俗,登高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窥梨卑枝垂》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端居倦烦暑,园圃久不窥。
雨余秋气新,红叶生紫梨。
形骸得萧散,不知环堵卑。
何能效流俗,把酒须菊枝。
登高已可醉,四野青云垂。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夏末秋初的景象和心情。作者疲倦于炎热的夏季,长时间没有去欣赏园圃的景色。雨后的秋天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红叶上长出了紫色的梨子。作者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不再受到外界的束缚。他不知道周围的环境是否卑贱,也不愿效仿世俗的风气,而是选择在菊花枝边品酒。登上高处,已经可以陶醉其中,四野间青云低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夏季的疲倦和对秋天的期待。雨后的秋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红叶上的紫梨增添了一抹色彩。诗中的"形骸得萧散"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舒适和自由,不再受到束缚。作者以"把酒须菊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选择在菊花枝边品酒,显示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追求高雅的态度。最后,作者登高远望,感叹四野间青云低垂,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