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比素丝曾着节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秘书弟牵玉羔为寿将以唐律次韵一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bǐ sù sī céng zhe jié,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玉羔直岁讵能神,羝触堪嗟命不辰。
昔比素丝曾着节,今为白石且眠春。
同人挟策安能牧,小弟磨刀恐未仁。
六日披裘把竿钓,拟他五羖岂其伦。
()
着节,同人,挟策,小弟,磨刀

《秘书弟牵玉羔为寿将以唐律次韵一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秘书弟牵着一只玉羔来祝寿,按照唐律作了一首诗。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和对兄弟之情的表达。作者以玉羔为寿礼,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通过描述玉羔的寿命和自身的经历,作者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使用了寓言的手法,将玉羔作为隐喻,传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和岁月不饶人的感叹。第一句“玉羔直岁讵能神”,以玉羔的年龄来暗示人的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生不老。第二句“羝触堪嗟命不辰”,羝是指没有睾丸的公羊,意味着生命的无奈和不完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慨。第三句“昔比素丝曾着节”,比素丝是古代官员外出时所穿的一种礼服,暗示作者曾有过光辉的事业。第四句“今为白石且眠春”,白石是指墓碑,意味着作者已经进入晚年,在墓地安眠。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经历和年华流逝的思考。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之情和人生价值的思考。第五句“同人挟策安能牧”,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期望,希望兄弟能有所作为。第六句“小弟磨刀恐未仁”,表达了作者对弟弟能力和品德的担忧。最后两句“六日披裘把竿钓,拟他五羖岂其伦”,以钓鱼的方式来比喻兄弟之间的差距,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期望和自己对兄弟的关心。

整首诗以玉羔为线索,通过寓言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以及兄弟之情的思考。诗词将玉羔的象征意义与作者的感慨相结合,既有幽默的意味,又透露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