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所闻张仲蔚

出自宋代曾几的《为张四明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shēng suǒ wén zhāng zhòng wè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一生所闻张仲蔚,闭门蓬蒿深几尺。
迩来伐竹声丁丁,手披榛丛待三益。
径中踏破苍苔色,定是幽人芒屦迹。
莫将车边两轮赤,夺此千竿一池碧。
()
一生,闭门,竹声,榛丛,三益,踏破,幽人

《为张四明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生所闻张仲蔚,
闭门蓬蒿深几尺。
迩来伐竹声丁丁,
手披榛丛待三益。
径中踏破苍苔色,
定是幽人芒屦迹。
莫将车边两轮赤,
夺此千竿一池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张仲蔚为主题,张仲蔚是一个耕读传统的隐士。诗人曾几通过描写他的生活环境和行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意。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张仲蔚的居住环境,他住在深深的蓬蒿丛中,与尘世隔绝。接着,诗人提到近来听到他砍伐竹子的声音,这显示了他在采集材料,修建自己的住所。他手披榛丛,等待三益,表明他在慎重选择材料,以求得到最好的建筑效果。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张仲蔚的行走轨迹。他的足迹踏破了苍苔的颜色,显示出他经常在这条小径上行走。这里的"幽人芒屦迹"意味着他是一个隐士,常常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劝告。他告诉读者不要忽视张仲蔚身边的一池碧竹,不要让车轮碾过它们。这是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也是对张仲蔚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张仲蔚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他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佩之情,并呼吁人们珍视自然之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