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全类竹

出自宋代邵雍的《答人乞碧芦》,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shū quán lèi zhú,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草有可嘉者,莫将萧艾俦。
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
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
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
()
可嘉者,扶疏,风雨,江湖,无功,淹留

《答人乞碧芦》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草中有可珍贵的,莫把萧艾相提并论。
拔除稀疏的野草,只留下笔直的竹子,青翠欲滴的竹子最适宜在秋天。
风雨声初次传来,让我思念江湖的景色无法收拾。
虽然无功于天下,但通过这样的一次停留,也有所收获。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对草和竹的描写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江湖生活的思念之情。诗人将稀疏的野草与挺拔的竹子进行对比,认为竹子更加珍贵和适宜在秋天生长。同时,诗人也借草和竹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江湖的思念和渴望。尽管没有在江湖中有所成就,但通过这次停留,他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草和竹的形象,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珍视和对江湖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草和竹作为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自省的态度,表达了对自身成就的淡泊,以及对过程的重视和收获的肯定。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给人以启示和反思,使人们对自然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