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烟榆柳灭

出自唐代卢象的《寒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āng yān yú liǔ miè,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
推言,山火,焚身,四海,寒食,千秋,一人,无邻,魂魄,山河,怨曲,龙蛇,可叹,平生

诗词中文译文:

子推言避世,
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
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
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
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
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
平生负此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卢象写的,表达了对于遭受冤屈和不公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子推因为言论而被迫避世,最终遇到山火而自焚。这是对于权贵的迫害和苦难的形象描写。

接下来的两句“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指出这种苦难不只是个别的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不分国家、时代,也跨越了千秋,因为都是一个人在承受。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语气悲愤,表达了作者对于深深冤屈的无法倾诉的无助之感,而类似的遭遇在古代亦是少见。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这两句描写了受到冤屈的人的魂魄不满的冤气在空气中飘荡,表示他们因为悲愤而化身为形式,以风雷的神力守护着这个世界。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表达了曾经繁荣发达的文化精神的衰落,与此同时,对于冤屈和不公的愤怒与仇恨在龙蛇之间盘绕,不断变幻。

最后两句“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指向了作者对于权贵的无能为力的无奈,以及对于文公(指文学家或者知识分子)在一生中所经历的辛酸和辱弃的感叹。

整首诗词以悲痛和愤怒的情绪贯穿始终,通过对于冤屈和不公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卢象

卢象,唐(约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在世)字纬卿,汶水人。(唐才子传云:鸿之侄。恐不确)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末前后在世。携家久居江东。开元中,与王维齐名。仕为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深器之。累官司勋员外郎。象名盛气高,少所卑下,遂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入为膳部员外郎。安禄山之乱,象受伪署,因贬永州司户。起为主客员外郎,道病,遂卒于武昌。象著有文集十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卢象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