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帆樯御气赊

出自明代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shuǐ fān qiáng yù qì shē,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红树漫山驻岁华,玄冬惊见眼生花。
井陉旗帜军容盛,汴水帆樯御气赊
春草凄迷金谷障,夕阳照灼赤城霞。
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怅谁乘博望槎。
()
惊见,生花,旗帜,军容,帆樯,御气,春草,凄迷,夕阳,靡蓱,扶桑,惆怅

《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是明代刘基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红树漫山、冬日眼见奇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井陉旗帜军容壮丽、汴水帆樯热闹的场景。诗人在春草迷离的金谷障与夕阳照耀下的赤城霞间,感到无比惆怅,思念那位乘坐博望槎的人,而他已经身在扶桑之地。

这首诗词以红树为主题,通过描绘红树漫山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红树是一种生长在海滩边缘的植物,其枝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给人以热烈、奔放的感觉。诗中的红树漫山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红色的海洋之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蓬勃。

诗中还描绘了井陉旗帜军容盛大的场景和汴水上帆樯繁忙的景象,展示了繁荣和活力。井陉是河北的一个地名,而旗帜军容则象征着军队的雄壮和威武。汴水是指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运河,帆樯御气赊的形容词描绘出河上船只繁忙的情景,也暗示着皇帝的威严和统治的稳固。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春草迷离的金谷障和夕阳照耀下的赤城霞,给人以寂寥孤寂的感觉。金谷障和赤城霞都是指景色壮美的地方,然而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却感到惆怅,思念着远方的人。诗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出来,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

最后两句“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怅谁乘博望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之情。靡蓱丹木是指扶桑,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方仙境,象征着遥远和神秘。诗人希望远在扶桑之地的人能乘坐博望槎(古代传说中的飞行船)回到自己身边,与他共度时光。这种思念之情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红树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表情的意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通过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在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上都较为出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