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柳萧疏起暮烟

出自明代刘基的《有感(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liǔ xiāo shū qǐ mù y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鸿雁来时月满天,客途僮仆自相怜。
荒村触眼惟茅屋,榆柳萧疏起暮烟
()
鸿雁,满天,客途,僮仆,荒村,茅屋,暮烟

《有感(七首)》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鸿雁来时月满天,
客途僮仆自相怜。
荒村触眼惟茅屋,
榆柳萧疏起暮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宿雨后的田园景色。鸿雁飞来时,满月挂满天空;在旅途中,旅客们互相怀念和关怀;视线所及,荒凉的乡村只有茅草搭建的屋子;榆树和柳树稀疏地升起了夜晚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明代田园诗中常见的田园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形象。通过描写鸿雁飞过的满月、旅客之间的情感表达、荒凉的村庄以及夜晚的榆柳和烟雾,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朴素的乡村世界。

诗中的鸿雁和满月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给人以安宁和希望的感觉。而旅客们的相互怀念和关怀,则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互助精神。荒村的茅屋、疏落的榆柳和夜晚的烟雾,透露出一种朴素而质朴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乡村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明代田园诗的特点。通过简短的诗句,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恬淡的乡村氛围,让读者在诗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