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多俯仰

出自宋代赵蕃的《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wù duō fǔ yǎ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初期半山来,已止辄复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
向来观极南,屡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谈笑得纵赏。
谢公彼何人,诗声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长。
逐人易浮沈,与物多俯仰
政当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萧萧烟云变,浩浩风雨响。
世岂乏此观,身由居苍莽。
()
初期,止辄复,熊掌,谈笑

《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审知一同在塔山过夜的情景,通过山水景观和交流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观照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

初期半山来,已止辄复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
向来观极南,屡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谈笑得纵赏。
谢公彼何人,诗声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长。
逐人易浮沈,与物多俯仰。
政当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萧萧烟云变,浩浩风雨响。
世岂乏此观,身由居苍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塔山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审知一同登山游览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重。诗人在初期登山时已经停下来,但仍然不断向上攀登,这种坚持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与友人共同游山,不仅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还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诗中提到之前曾多次观赏过南方的美景,而现在能够在这座山上再次回味,使得作者感到充满欣喜。作者对友人谢公的赞美,指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使得声名远播。但是,诗人也认识到自己并非山川行者,无法像谢公那样在山水间寻求创作灵感,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欣赏山水来丰富自己的心灵。

诗人认为追随人的行动容易变化和浮沉,而与自然界的万物相比,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政治的变迁也让人感到无奈,但作者安慰自己说已经有所觉悟,对过去的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烟云的变幻和风雨的响动使得大自然显得广阔壮丽,但这样的景观并不稀罕,世界上并不缺乏这样的景色,而自己身处其中,感受自然的力量和宏伟,也使得作者对自身的存在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思考。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和感悟,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博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