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比屋皆高枕

出自宋代苏泂的《金陵杂兴二百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gēng bǐ wū jiē gāo zhě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压架荼醾百万枝,月边花下更涟漪。
三更比屋皆高枕,如此清凉弃不知。
()
涟漪,高枕,清凉,不知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部诗集。下面是对该诗集中的一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压架荼醾百万枝,月边花下更涟漪。三更比屋皆高枕,如此清凉弃不知。

中文译文:
压架堆满了鲜花,花的数目多如百万。月色下,花影泛起涟漪。夜里三更,与床相比,无论哪个都高枕无忧。这样的清凉,实在难以舍弃。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城中的一幕,表达了作者对夏夜的清凉与安逸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以鲜花和月色作为意象,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作者将床与花影相比,表达了夜晚的舒适和宁静,以及自身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心境。通过这样的描写,诗词传递了一种对清凉夜晚的向往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舒适夜晚的喜爱和向往,凭借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创造了一种清新、安逸的氛围。作者通过将鲜花与月色相结合,突出了夜晚的美好和宁静。同时,通过将床与花影相比,强调了夜晚环境的舒适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整首诗以清新、舒适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泂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令读者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和舒适,同时也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示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舒适环境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