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乡枌老

出自宋代宋庠的《送王秀才下第随侍东去》,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sè xiāng fén lǎ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春色乡枌老,波声客櫂催。
林乌贪夕哺,都鹢怨风摧。
虑晦囊中颖,加餐案上杯。
重来期岁晏,飞藻右邹枚。
()
虑晦,餐案,邹枚

《送王秀才下第随侍东去》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王秀才的送别之情。

诗中描绘了乡村的春天景色,老枌树已经经历了多个春天的变迁,它们依旧耸立在那里,成为了乡间的一道独特风景。波浪的声音催促着客船驶向远方,象征着王秀才即将离开家乡,展开新的旅程。

诗中还出现了林中的乌鸦,它们贪婪地啄食晚霞。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王秀才能够珍惜光阴,抓住机遇,不贪图安逸而放弃追求。

诗中提到的都鹢,是一种高雅的鸟类,它们因风势太大而怨恨风摧。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王秀才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坚定意志,不被外界的风浪所动摇。

下文中,诗人提到了“虑晦囊中颖,加餐案上杯”。这句话意味着王秀才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也要注重内外修养,不仅要培养智慧,还要注重品行和修养。

最后两句,“重来期岁晏,飞藻右邹枚”,表达了诗人对王秀才的期待。诗人希望王秀才能够在未来的岁月中重回家乡,带着所学所得,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物离别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王秀才的祝福和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重视文化修养和人才培养的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