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思二十三年上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sī èr shí sān nián shà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柴门密掩但如孙,白榻高县偶似陈。
皮骨久将梅共瘦,鬓毛难与柳争新。
却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万壑滨。
蘋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
()
柴门,偶似,皮骨,鬓毛,怀春

诗词:《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
作者:项安世
朝代:宋代

柴门密掩但如孙,
白榻高县偶似陈。
皮骨久将梅共瘦,
鬓毛难与柳争新。

却思二十三年上,
曾醉千岩万壑滨。
蘋月蓼风如昨日,
尧天依旧满怀春。

【中文译文】
柴门紧闭,只如孙一般沉默,
高高的白榻,偶尔也像陈一般。
皮肤骨骼已经使梅花一起瘦了,
鬓发难与柳枝竞相新。

却回忆起二十三年前,
曾在千岩万壑的滨边沉醉过。
蘋草婆娑、秋风如昨日一般,
尧天依旧充满了春意。

【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项安世的作品,以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的四首诗。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首节描绘柴门紧闭,孤寂无人的景象,通过"但如孙"来表达静默无声的心境。接着以"白榻高县偶似陈"形容高高的白榻,与陈一般的寂静相对应,暗示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下节以"皮骨久将梅共瘦"来比喻自己的衰老,同时也隐喻梅花的凋零,抒发岁月对人的摧残。"鬓毛难与柳争新"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中青春不再的感叹。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自己二十三年前的往事,曾在壮丽的山川间醉心畅游,"千岩万壑滨"形容了山水的壮丽景色。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映衬出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思考和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蘋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叹。即使时光流转,自然界依然保持着旧日的美好,这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尽管岁月已逝,内心仍然怀抱着春天般的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对时光的珍惜。这种抒情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诗性与对人生哲理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