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予正愁寂

出自宋代项安世的《次韵储检法送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ī yǔ zhèng chóu j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别去动经年,相过但旬日。
会心能几何,欢意忽已失。
何年岘山头,此主复此客。
官回便重到,我齿已半百。
侍立四颜红,岂有今日色。
坐中六七子,星散那再得。
念之意已动,况此真远役。
秋风洞庭岸,落日贾傅宅。
主人九霄上,怅望云雨隔。
回首叫苍梧,知予正愁寂
()
经年,几何,欢意,主复

《次韵储检法送行》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传达了离别之情以及时光流转的无情,展现了作者在别离之际的感慨和忧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与储检法分别已有多年,相聚却只有短短几天的心情。诗的开头写道,“别去动经年,相过但旬日”,揭示了作者和储检法之间时间的长短对比,暗示了彼此相见的稀少和珍贵。作者感叹彼此的心灵相通,“会心能几何”,但即使有着深厚的感情,“欢意忽已失”,在离别的刹那间,欢乐的情绪也瞬间消散,增添了别离的伤感。

诗中出现了一系列地名和人物,如岘山、主人、贾傅宅等,这些细节营造了一个离别场景的背景。岘山是有名的山川之地,象征着离别的边疆;主人则指的是储检法,贾傅宅则是别离发生的地点。通过描写这些细节,诗人将离别的情感与具体的地点和人物相结合,使诗意更加鲜明。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离别之痛和不舍之情。他描述了自己已经步入中年,“我齿已半百”,而储检法则是一位年轻的官员,“侍立四颜红”。这种年龄上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离别的悲凉,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作者还提到了“坐中六七子”,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分散,进一步增强了离别的伤感氛围。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离别时的背景景色,以及作者的愁苦之情。作者望着风景中的洞庭湖和夕阳下的贾傅宅,心中充满了悲凉之情。他抬头仰望天空,望着深远的九霄,却被云雨所隔,“主人九霄上,怅望云雨隔”,表达了离别之际的思绪万千和心绪纷乱。最后两句诗“回首叫苍梧,知予正愁寂”,诗人以“叫苍梧”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意味着他在离别中感到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诗人项安世通过《次韵储检法送行》表达了他与储检法分别之情和离别的伤感。他通过描绘地名、人物和景色,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反思,将离别的情感深深地刻画在诗中,使读者感受到了离别带来的悲凉和不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