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欲樵渔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送谢怀英道士归庐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yì yù qiáo yú,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一别忘年月,重来失故初。
美髯今几尺,衔袖竟何书。
勋业诸公在,衰迟半世余。
许身无补报,吾亦欲樵渔
()
重来,勋业,诸公,许身,补报

《送谢怀英道士归庐山》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离时未曾预料到将会再次相逢时已是陌路。他的美丽胡须如今长了多少寸,他的袖口上沾满了尘埃,上面写着何种文字。曾经辉煌的功业的诸位前辈们仍然在世,而我已经衰老了半个世纪。我无法偿还他们的恩德,所以我也想过一种平凡的生活。

诗意:
《送谢怀英道士归庐山》表达了诗人陈傅良对友人谢怀英的离别和再相逢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描述了时光流转、人事如梦的感叹,以及诗人对自己功业未就、衰老渐迟的懊悔和无奈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放弃功名,过一种宁静平凡的生活的意愿。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友人离别和再相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诗人着重描绘了友人的变化,通过描述他的美髯长了多少寸,袖口上沾满了尘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曾有过辉煌功业的前辈们,以及自己衰老半个世纪的现状,通过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懊悔和对现状的无奈。他承认自己无法偿还前辈们的恩德,也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取得功业的时机。因此,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冷淡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放弃一切,过一种宁静、自在的樵渔生活。

整首诗词以离别和再相逢为线索,通过对友人变化和自身境遇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如梦的主题。诗人在表达对往事的懊悔和对功名的冷淡之余,也透露出对宁静平凡生活的向往。这种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功名利禄的追问,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